【臺灣原住民生活故事】 那些人,那些事,在寶島: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電子書)
0 (0) 評價
確認
  • 作者:國家圖書館、小魯文化/編著
  • 繪者:六十七
  • 出版社:小魯文化 出版日期:2011-03-01
  • 適讀:7-12歲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本書介紹

附:數位影音光碟

  本書構想源自於兩百多年前滿清官員「六十七」主編的《臺灣番社風俗》,這本畫冊繪製了當時臺灣平埔族的食衣住行與生活點滴,歷經西方漢學家、日本人之手,最後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所收藏。

  兩百年後的今日,國家圖書館與小魯文化攜手重新詮釋,透過傳統平埔族小女孩拉雅與現代小男孩仔仔的相遇,帶領大家穿越時空,體驗先民尊重生態和諧與文化智慧。

  本書展現了傳統繪本的知性之美,以及現代電子書的動畫趣味,並附有相關註釋及學習單,提供大朋友、小朋友認識臺灣平埔族文化的進階管道。

 

本書特色

  ◎本土.自製.數位典藏繪本
  ◎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數位影像正式授權

繪者簡介

六十七

  字居魯,滿洲鑲紅旗人,出生於書香門第,文采豐沛。清乾隆8年(1743年)12月,奉命為巡臺御史,乾隆12年(1747年)離臺。在臺三年期間,經常考察各地收成米價及一般人民的生活情形,此外,更採風問俗,就中土所未見的風俗、物產等請人繪圖,完成《臺灣番社風俗》、《臺海采風圖考》、《番社采風圖考》,為臺灣史研究者所重視。

 

 

導讀1

《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的前世今生

  《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這本繪本的故事構想源自於兩百多年前,18世紀中葉清朝有位滿洲官員名叫六十七主編的作品。據說「六十七」指的是他在家族裡出生排名順序,也有傳說是以他父親或祖父當時的年齡命名。這位以文學造詣著稱的滿洲大官,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風情特別感興趣。他在臺灣擔任巡臺御史期間(1744-1747),曾請畫工將平埔族人的風俗習慣繪製成冊,由於畫風精細、純樸生動,且饒富趣味,兩百多年來經過畫家與學者臨摹,留下多種珍貴的複製本,這些圖冊因時代不同,冠上不同名稱,如《臺番圖說》、《番社采風圖》、《臺灣番社風俗》。現在您所看到這本繪本,就是依據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臺灣番社風俗》改寫的,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居蜜博士的考證,這個版本可能來自西方漢學家羅斯(Giuseppe Ros, 1883-1948)在中國旅行期間所蒐集,後來又被日本滿鐵株式會社所購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滿鐵株式會社的資料則被美國軍方帶到華盛頓,然後輾轉來到美國國會圖書館。

  最近,國家圖書館特別與美國國會圖書館進行國際間的館際合作,透過現代科技的協助,展開數位典藏計畫,為了也讓更多讀者認識臺灣平埔族的文化智慧,國家圖書館更與小魯文化共同企畫了《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透過傳統平埔族小女孩拉雅與現代小男孩仔仔的相遇,帶領大家穿越時空,一起進入兩百多年前臺灣平埔族的生活,體驗先民崇尚人與自然結合為一體,人與人之間充滿純樸、熱情、群體互助的年代,他們沒有受過環保教育,卻能夠尊重生態和諧;當時學校教育也不普遍,但求知的意志與學習動機,處處可見,並且落實在社會倫理之中,表現出自律與自重的生活秩序。

  本書展現了傳統繪本的知性之美,以及現代電子書的動畫趣味,並附有相關註釋及學習單,提供大朋友、小朋友認識臺灣平埔族文化的進階管道。

顧敏∕國家圖書館館長

導讀2

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臺灣番社風俗》版本的價值

  《臺灣番社風俗》圖書基本資料:
  裝幀與封面:屬十二開褶裝,封面用毛筆書寫。
  著撰人:清代臺灣巡臺御史六十七使臺期間命工繪製之清乾隆本。
  尺寸:高27.5公分,寬20公分。

  從羅斯文庫到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旅程

  《臺灣番社風俗》(以下簡稱國會本)源自羅斯 (Giuseppe Ros, 1883 ~ 1948年) 在中國之藏書,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本屬同一來源。羅斯於1908年來到中國,在上海、漢口、北京及廣州的意大利領事館工作三十年,1948年逝世於海南島海口。羅斯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和廣東話,認識中文古籍,算得上是一位西方漢學家。羅斯在華期間,悉心蒐集漢籍書畫達七、八萬冊之多。1925年羅斯收藏品(稱作「羅斯文庫」)由日本滿鐵株式會社收購六百多件地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 ~ 1950年期間「羅斯文庫」輾轉移送到華盛頓文獻中心 (Washington Documentation Center, WDC),後來移轉到美國國會圖書館。

  國會本《臺灣番社風俗》的價值

  「羅斯文庫」收藏特點是藏品覆蓋的地域,大多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交界的地區。在這些區域裡,有許多少數民族聚居或與主體民族雜處。這些圖文資料往往在官方刊印的書籍中不易見到。國會本內含圖像十二幅,對摺打開,左右兩面構成一幅。每幅有一標題名。冊頁.序有一英文打字說明 “All About the Aborigines in Taiwan (Formosa)”,應為當時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慕義 (Arthur W. Hummel) 所記。1928年國會圖書館任命為亞洲部主任,任職二十七年之久,1954年退休。國會圖書館的中文藏書在他籌畫收購之下,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藏書之一。

  國會本圖像甚為細緻精美,無論景物、人物,栩栩如生。每幅題記均有印章,表示繪者對圖負責,亦以自己作品為傲。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國會本較現存各家之傳世作品更接近18世紀中期以前畫風,如與中研院史語所藏之《番社采風圖》相比,國會本畫工更為細緻精美,有米芾畫風。又如同樣是「渡溪」主題,國會本與史語所之版本,格局人物雷同,但人數略有差異。過去資料認為國會本圖冊約為1850年左右之作品,但從畫風與現存其他版本比較來看,國會本的創作時間有可能最接近六十七命畫工繪製的年代。

居蜜∕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學術服務組主管

學習單設計

重返慢活的年代.重現族群的價值

  仔細端詳《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一張張珍貴的圖畫時,視線即刻被牢牢的吸引住,畫家深刻的觀察,精緻入微的描摹,那個已然遙遠甚至無法想像的年代,似乎又在眼前活靈活現。此刻,腦中不禁浮現陶淵明的一首詩:「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可不是嗎?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也提到,人生在世無非希望能擁有一種最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最基本的需求就屬尋常的穿衣吃飯的溫飽,倘若不能照顧好生活的基本需求,又怎能安心的生活?

  很難想像,平埔族要吃一條魚,得先取竹片編織成一個魚簍,再到河裡或溪邊慢慢的伺機而動,等待魚兒「自投羅網」。這麼慢的生活方式,曾經一度被揚棄,然而,曾幾何時,快速的生活模式逼得人類幾近瘋狂厭倦,於是「慢活」又成了生活主流意識。

  這本書除了提供平埔族的風俗習慣、生活型態,我們更能從中品味過去平埔族胼手胝足,敬天謝地,在大地的一隅,這麼努力地為生活打拚著,卻也樂活慢活著,體現工作的莊嚴與興味,這正是我們要找尋的價值。這麼重要的歷史文化軌跡,爾後,所有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都不免受這些生活習慣或生命價值所影響,於是,我們找到了我們的根源,就像一棵樹,終於有了支撐的力量。而我們也知道,越是文明的國家,越發尊重少數民族或是幾近消失的文化的保護,這不但是國家的重要政策,更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與使命。

  有機會帶領孩子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有兩個方向。一是理解平埔族的生活型態,除此,我們還能進一步探討,每一個狩獵、農耕、儀式活動……,當下,他們的心理活動又是如何呢?這些,對我們的影響又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保存這樣的歷史文化呢?

  有了這樣的方向,我們可以朝此設計一些教學方案。每一張圖畫,就把它當作是一場戲,演戲要有劇本,劇本裡有主角、配角,人物相互對話或是叫囂問候,以及動作表情,而劇中會有精彩的情節鋪陳,一幕幕輪番上陣。當然,少不了的是當時的背景,還有生活上的用具,於是,書中提供的資料,也將派上用場。

  以下就舉其中「捕魚」這一幅畫。

  ● 故事發生在什麼年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有什麼特色?
  ● 主角是誰?他的身家背景是?叫什麼名字?他的專長與嗜好?職業?外形?……
  ● 從圖畫中,你能不能看出他在做什麼?為什麼他要去捕魚?他們利用哪些工具來捕魚呢?這些工具有什麼特色呢?
  ● 其他人是誰?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他們在做什麼?會有哪些對話?
  ● 怎麼克服這些困難呢?誰先提出的辦法?步驟是?他們之間會有爭執嗎?動作?表情?說哪些話?誰來排解紛爭?……
  ● 辦法可行嗎?如果失敗了,他們還會提出什麼解決的方式呢?怎麼進行呢?會有什麼困難?
  ● 試著描述當時河裡的狀況,以及周圍的景觀?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最後,有沒有捕到魚呢?當下所有人的反應?怎麼處理這些魚呢?
  ● 為什麼他們之中有人要多捕一些魚,可是,長者卻阻止?阻止的原因是:「我們只帶走我們該得的……」 這句話,背後隱含了平埔族什麼樣的觀念?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觀念?
  ● 說說看,用這麼詳盡的方式來詮釋一張畫,或是演一齣戲,還是跟大家一起討論,你覺得跟你自己匆匆讀過,看過本書的圖畫,有什麼不同的體悟呢?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
  ● 你會怎麼推薦別人閱讀這本書呢?或是,你還有發現哪些相關補充的資料或讀物呢?

  上述提問只是一個參考,目的是期待所有的讀者,能從看得見的圖畫中,追尋或探索看不見的文化價值,重新審視古老文明對我們的影響,然後,賦予再生的力量與方向,那麼,這本書的製作與出版,因為你的投入,就更能發揮其作為文化遺產與現代讀者的重要橋梁角色。

設計/溫美玉(臺南大學附設實小教師)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王文華:給7-12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王文華 童書作家,曾經是小學教師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10本

【繪本小情歌】推薦6大類低年級書單,培養孩子「坐得住」的能力!

推薦人:汪仁雅
適讀年齡:0-6歲,7-12歲,13-18歲,18歲以上
+19本

情緒繪本,陪小寶貝面對心事:面對、抒發負面情緒

推薦人:陳書梅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24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