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必須從結構與典範做起。
所謂結構,就是在生活環境家居佈置中以書為主。比如說我們家裏就沒有電視或電視遊樂器…等等,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所謂典範就是要自己以身作則,如果你在家時間都在看書,孩子大概也會喜歡看書吧!
至於該有什麼書?
有沒有適合的書單?
其實以台灣現在一年出書量在四萬種以上,好書真的是太多了,我覺得重點應該是只要孩子喜歡看,什麼書都不應該排斥,沒有那一本書是非看不可的,而且很多時候,他們對於某一本某一類的書沒興趣,但是搞不好過一段時間,在某個機緣下,會引發他強烈地閱讀動機。
而且往往一本書會帶領我們找到下一本書,通常我都是因勢利導或順著孩子的喜好找尋相關的書放在她們身邊讓她們自由選擇,絕對不會過度強烈推薦,即便是再好再重要的書。要營造讀書是種享受、是樂趣的氣氛,因此要避免任何的壓力。
所謂因勢利導,有可能是孩子參加過某些活動,接觸什麼機構或課程,或者是老師上課提到,或者在家裏看的電影裏相關的國家或主題…,孩子已被引起強烈的好奇心時,順勢介紹相關的書籍給她們看。這種隨機,其實並不是隨便,誠如作家張讓所說的:「在每一個階段,我們讀到的就是我們自身,或是我們將會成為的那種人,或者欲望。」
AB寶的成長也真快,小學三年級之前還是看有注音有圖畫的書為主,到了三年級開始迷上九歌出版社的兒童書房系列(共有一百多種),接著小魯數百種的書也幾乎每一本都看了,至於我們小時候看的東方出版社的書,尤其是一些世界名著所改寫的,也配合著電影逐一閱讀。
到了五年級,AB寶開始會看全部是字而且頁數較厚屬於大人看的書,間或看著青少年類的書。到了現在六年級,已經和我們一樣搶著看大人的書。能夠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他們讀書的習慣,大概是身為父母最高興的事了!
作家波赫士曾說:「想像天堂是書房的形狀。」不只如此,一個人只要擁有了書房,就是世上最強的人,誰也打不倒,正如同余秋雨所說的:「有一個書房,人生就有了迴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