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誇張的說,二○○九年,是全球的「科學發燒年」:為紀念一六○九年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四百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今年定為全球天文年。二○○九剛好也是演化論巨擘達爾文誕生兩百周年,以及《物種起源》發表一百五十周年紀念,英國為此還發起全球「達爾文二○○」活動……。鏡頭轉向台灣,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卻選在此時舉辦了一場「台灣讀者,為何對科學冷感」論壇,具體而微凸顯了科學教育在台灣社會的處境。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陳昭珍指出,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類圖書,只佔每年公共圖書館總借閱量的一~二%,「科普書」受到的青睞少得可憐。
對國中、小老師而言,談到科普書籍,同樣也有些沉重。尤其,過去主推閱讀的師資,多數以文科背景為主,對「科學閱讀」,存有先天的莫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