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小位在台東縣太麻里金針山下,校園內綠意盎然,站在操場就可以望到廣闊的太平洋。孩子們赤著腳在校園裡跑跳,草地上的三隻小羊是孩子們的玩伴,牠們自在地啃食校園裡的雜草,當起「天然割草機」。
全校學生九○%是排灣族,每星期有一堂「族語課程」,除了課堂上老師傳授,師生們還一同走進社區部落,採集部落故事、學唱族歌、學十字繡和木雕,打破學校和社區界線。校園裡各個角落充滿排灣族圖騰、擺飾,讓孩子在環境教育中,自然融入及認同排灣族文化。
綠色學校 太陽能風力發電
新興國小是綠色學校典範,有著「日昇之鄉」稱號的太麻里是全台灣太陽最早出來的地方,一天日照時間有十三小時。因此新興國小運用永續校園的經費,在屋頂上裝置太陽能板,並架設風車,將產生的太陽能和風力轉換成電力,供應全校用電,讓原本一個月六千多元的電費降至三千多元。雨水回收系統所搜集的雨水,儲存在三個大水塔及蓄水池,供應廁所沖水用,所以新興國小廁所幾乎不用自來水。
在炎熱的台東,夏日氣溫可能高達攝氏四十度,但校內沒有裝設冷氣,校長鄭漢文笑著說,「樹就是我們的冷氣。」
教育孩子 全村莊齊努力
部落裡工作機會少,為了改善學生的家庭經濟環境,校長在學校圖書館規劃「布工坊」。社區媽媽將募來的布縫製成布包、筆袋,這些融入部落文化及刺繡藝術的布製品,受到遊客喜愛,讓婦女們有了微薄收入,也讓孩子看到媽媽的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