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比較的力量愈來愈強大。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每年出版的《教育總覽》,已成為各國政府制定有效教育政策時的重要參考。九月初出版的《二○○八年教育總覽》,利用數十項不同的教育指標,比較歐、美及日、韓、紐、澳、巴西等三十個國家從資源到學習品質的教育現狀。不僅讓個別教育系統透過別國的政策、計畫及執行成果,檢驗本國的教育;同時也促進各國相互理解,各項比較也可看出不同的教育體系會有類似的問題。
總體來看,教育品質要高,國家必須把預算投資在對的地方。從國民生產毛額(GDP)分配給教育部門的比例,可以看出一個國家是否重視教育。平均而言,從一九九五到二○○五年之間,OECD各國教育總預算的增加比例,已超過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
由於追求高等教育的人數激增,多數國家也加強對高等教育的投資。美國、加拿大和韓國分別將國民生產毛額的二.九%、二.六%、 二.四%用在高等教育上。其中,韓國和美國的私人投資比例最高。美國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資,三倍於義大利、斯洛伐克,四倍於巴西和俄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