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望我們的孩子會玩、能玩、玩出大能力,校園空間的經營,是一個可以立刻著力,產生最佳效果的地方。
擅長遊戲治療的新竹教育大學教授孟瑛如指出,當孩子沒有機會在學校玩耍,接著就可能被關進安親班,一頁又一頁的寫評量本,回家又被關進鴿子籠般的公寓,孩子根本沒有機會玩。所以學校可以是最快改變的地方,因為「學校又有玩伴、又有玩的場所、又可以安排彈性課程讓孩子去玩,讓孩子玩個夠。」孟瑛如說。
問題是,現在台灣中小學校園空間的規劃,大多以教學的需求來思考,很少考慮到孩子休閒玩樂的需要。
經常看到的現象是,學校校長努力爭取經費來蓋體育館、鋪 PU 跑道、弄草皮,蓋大司令台,結果往往為了保護這些設施,不准孩子跑、不准孩子踏。「當一個學校踩到的都是人工化的設施時,他們跟土地是有距離的,對大地之母的愛也無法產生,」推廣冒險教育的謝智謀教授憂心忡忡的指出。
改善校園遊樂空間三招
如何才能給孩子一個友善的校園遊樂空間?有幾個方向值得參考。
●以兒童為中心的校園空間規劃
香港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曾與香港八所小學合作,讓孩子參與校園空間的改造與設計。從孩子的觀點,更清楚看到孩子的需要與興趣,有些學校真的依照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與設計師一起合作將教室改造為遊戲室,讓孩子更喜歡他們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