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情同母女,也能做對好婆媳

楊煥世
- A-
- A+
【新婆媳關係─婆婆代表吳娟瑜×媳婦代表李佩甄】婆婆與媳婦,來自不同家庭,年齡可能差了一大截,卻嫁進同一家,愛著同一個男人,她們要如何和平相處?教養兒孫,意見相左卻不傷和氣?兩性專家吳娟瑜與藝人李佩甄,分享讓婆媳關係更融洽的智慧。
一定要親親熱熱、情同母女,才是理想的婆媳關係嗎?
兩個年齡有落差,又來自不同家庭背景,還有「利害關係」的女人,要剛好一拍即合、親密無間,還真的需要幾分運氣。
婆婆輩的兩性專家吳娟瑜,以及有「台灣好媳婦」之稱的藝人李佩甄,她們與自己媳婦(婆婆)的個性正好是南轅北轍,在婆媳關係中,也曾有過挫折感,或是讓對方受傷過,但她們都努力在學習,摸索出讓彼此都感到自在的相處模式。
婆媳,就算不能做到完全「麻吉」,至少,也能做一輩子的好家人。
---
Q:談談你們各自的「婆媳關係」,跟你們之前的期待是否有落差?
吳娟瑜(以下簡稱吳):我們的婆媳關係,應該算是「漸入佳境」型吧?我沒女兒,個性又活潑外向,喜歡親密一點的關係。兒子結婚前,我原本「幻想」,未來的婆媳關係,應該是像母女或姊妹淘一樣無話不談,可以手挽手出去逛街、喝下午茶……
可是,我的媳婦跟我個性完全不同。她來自一個比較嚴肅的原生家庭,個性認真有原則,比較強勢、不苟言笑。她不喜歡那麼「黏」的關係,並不希望婆婆沒事就來噓寒問暖、問東問西。我一開始刻意跟她親近,反而對她形成龐大壓力;而她有意無意的閃躲,也讓我有點受挫。
我不否認,我們家的「婆媳」或「翁媳」關係也曾緊繃過。有人說:「吳老師,你不是『專家』嗎?就算有問題也可以自己諮商解決吧?」錯了!我的角色既然是「事主」,就很難扮演「公親」,球員兼裁判,媳婦當然缺乏信任感。我不管建議什麼,可能都有偏袒兒子的「嫌疑」,這樣諮商的效果怎麼會好呢?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