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但一個擁有一百七十五位成員的大家族,怎麼實踐這項家庭價值?新竹縣關西鎮南和里,佔地三公頃半的「范宅」,從空中鳥瞰,屋舍呈現口字型,前房與後舍,分別由ㄩ字與ㄇ字型的房舍構成。「范宅」建築本身就揭示了這個家族的中心價值:大口之家,圓圓滿滿、永不分家。「范宅」的第一代主人范朝燈,在過世前設計了十間套房,希望當年分散在日本、美國、加拿大各地留學的十個兒子,在成家或年老後能夠「落葉歸根」,回到老家長聚。目前負責管理「范宅」的五子范光銘說,土地是八十多年前,媽媽陳對妹以賣菜所攢下的辛苦錢購得,「媽媽過世時我抱著她,她一生的夢想,就是希望這塊地成為後代子孫的『老巢』。」設計有巧思,保有隱私空間如今,范朝燈的十個兒子共同持有這塊土地,房舍也保持原貌,共同遵守著父母的遺訓:永不分家。「大家族的中心價值要能永久傳承,必須要有明確的標誌,」親職專家楊俐容說。「范宅」除了十間套房傳達出父母對子孫回歸家庭的期待,內庭的設計也有巧思。前房的ㄩ字型設有客廳、會客室、書房,後舍的ㄇ字型才蓋了臥室與廚房,連接前房與後舍的一片空地,是公共空間。這樣的設計,屋內成員要到公眾區域如客廳、書房,不會經過彼此的臥室,家人可共享同聚一堂的樂趣,但仍保有各自的隱私。八月探訪「范宅」,還會遇見中、德混血的第四代成員回台過暑假。一百七十五位成員,除了子孫輩的國籍不同,政治有各黨派立場,宗教有各自的信仰,但十子中排行第九的前司法院祕書長范光群說:「我們不吵政治、不吵宗教,也不吵財產。」大家族要能維持和諧,人際溝通是關鍵;尤其涉及利益衝突的金錢與家務分配,一不小心就成為家族崩解的導火線。制訂家庭憲法,成立公基金父母過世後,范家兄弟即召開家庭會議,寫下日後維繫家族的備忘錄,成為范家的「家庭憲法」。其中包括成立家族公基金,避免日後家人因利益衝突而傷了和氣。十個兒子,每人每年十萬元存入公基金。范光銘指出,這一百萬元除了支付在范宅「任職」的媳婦薪水,房舍偶有的小修繕、過年發給孫子們的紅包也從公基金中支出。不過,為了提高家族年輕成員的參與感,近年過年時,范家會發動「樂捐紅包錢」的活動,「樂捐金額逐年增加,代表我們家族的凝聚力並沒有削減,」范光銘說,隨著家族人口的增長,世代年齡逐漸拉大,正打算在家庭憲法中,增列一條針對八十歲以上長輩的「敬老基金」。嫁進范家三十年的第三代媳婦莊芳蓮,領了公基金二十二年的薪水。婚後仍從事會計工作的莊芳蓮,在懷了第三胎時,受到公公及叔、伯們邀聘至范宅任職,工作內容是打理家務與膳食。可以兼顧小孩,薪水又比原本工作優渥,莊芳蓮在婚後第八年,從職場轉入家庭,成為范家的有給職媳婦。「剛開始煮給一大家子吃,壓力好大,」莊芳蓮說,原本掌管家務的婆婆又緊迫盯人,不用等公婆、叔伯講出口,光看桌上的剩菜,她就知道料理合不合家人的胃口。「領人薪水,就要認真視為一份工作。」莊芳蓮開始參加地區農會的課程,認識食材、學習烹飪,還到空中大學就讀生活科學系,修習現代婦女權益、食品營養等課程。她也自覺到,婆婆凡事不放心的態度,帶給她龐大的壓力。因此,主動與婆婆溝通:「請你相信我,放手讓我做,我相信我能做得好。」二十多年下來,操持大宅院的家務早已駕輕就熟。種菜、醃筍都難不倒她,中元普渡三十多張口、過年四十多張嘴的伙食,莊芳蓮都能一一打理。不讓任何家人感到委屈除了家務,早年莊芳蓮因為參加社區活動、課程,常往外跑,也引來婆婆的叨唸。面對婆媳問題,范氏兄弟的共識是「家和萬事興」,男人也要負起和老婆、媽媽、媳婦溝通的責任。莊芳蓮觀察,也許是范家的男性長輩皆為知識分子,在婆媳問題的溝通上,溫和且明理,不會讓媳婦感到委屈。「不讓任何一位家人感到委屈,是家族衝突處理的最高原則,」范光銘說。遇到婆媳意見相左,真的僵持不下時,家族的原則是:長輩可以儘量提供意見,但最後的決定權在媳婦。雖然少數服從多數是民主社會運作的法則,但家庭不一樣,是感情的結合,所以講「情」不講「法」,多數不能仗著自己是多數,就霸凌少數。遇到意見不合,只要有人反對,范家就不會執意進行。范光銘認為,沒有皆大歡喜的結果,就不夠圓滿。「范宅」傳承至今進入第四代,范朝燈十子,除了長子范光霖、七子范光耀已過世,其餘八子皆回到新竹養老,包括已歸化日籍的四子范光遠。多位兒子在「范宅」附近蓋起屬於自己的別墅、小木屋,平日八個兄弟的小家庭各自生活。歷經四個世代,時代演變成高度競爭的社會,「身為長輩,我們不會勉強在外打拚生活的子孫回家,」八子范光棣說,年輕人有空,想回家時,「范宅」永遠是他們的避風港。子孫回來,永遠有熱騰騰的飯可以吃,有遮風避雨、安身立命的家,更有家人伸手擁抱風塵僕僕的遊子。新竹關西范氏家族 小檔案相傳范朝燈為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三十代後裔,因善行不斷,還曾獲全國好人好事第一名,由當時副總統嚴家淦頒發「善行可風」匾額,在關西一代頗負盛名。栽培子女讀書更為鄰里樂道,只讀過三年私塾的范朝燈,十子中多位高考及格,且不乏醫生、律師與博士,其教子有方,還曾有出版社出版《十子十登科的父親范朝燈》一書,描述他的故事。十子中最為大眾熟知的是九子范光群,曾任司法院祕書長,並創立萬國法律事務所。而五子范光銘未隨哥哥、弟弟們出國留學,喜愛田野簡樸生活的他,長年陪伴在父母身邊,繼承父親衣缽,管理「范宅」。八子范光棣則為哲學博士,並為明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的創系主任。推動休閒教育,范光棣身體力行,在距「范宅」兩、三百公尺處蓋了「鳥園居」。從填土開始,占地約一公頃的「鳥園居」,裡頭的奇花異草皆由范光棣親手栽植,他還養了孔雀,並野放孔雀在鳥園居中自由行走,鳥園居還建有樹屋。他希望鳥園居成為休閒農業、有機農業研發的基地,目前開放兩間房間做為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