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報上看到宜蘭有個小學在校園裡設置愛心信箱,讓孩子把心中不能告訴別人的話寫到信箱裡。全校二十五位老師,每人輪值一週收信,回完了再由輔導組長把信送回到學生手中。因為老師是匿名用代號回信,學生並不知道是哪位老師回的,所以有隱密感,沒有那種「他知道我的祕密」的不自在感覺。因此學生很踴躍投書,上學期的信件達上百封。有一個學生在信中寫「我很想死」,老師就立刻行動,安排他做志工,讓他從服務他人中,看到自己的能力,找到人生的價值,最後孩子平安畢業。這篇報導看得我擊掌叫好,這樣做,校園霸凌不易發生,因為老師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就可以馬上伸出援手,不讓憾事發生。
人的情緒是最難捉摸的,心理學家到現在對情緒的定義還沒有共識。小孩子並不知道什麼叫情緒,當他覺得心中不舒服,就很自然的把這不愉快的感覺轉換成推人、打人的行為。所以老師問學生「為什麼打人」時,他們常常回答「因為不爽」。情緒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會像滾雪球,一開始沒有化解,愈滾愈大,最後會不可收拾。
在所有情緒中,孩子最常、又最不能排解的就是「嫉妒」,因為嫉妒還包括了「比較」的成分在內:他行,我不行,所以老師表揚他;她美,我不美,所以你喜歡她;他有錢,我沒有錢,所以你看得起他……這種自卑的感覺一出來,人就陷入自怨自艾的牛角尖中不可自拔了。台灣曾有一位電子業名人的妹妹在加拿大遇害,被斷頸挖心而死。我當時第一個反應是仇殺,只有深仇大恨,所謂「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才會做出這樣殘忍行為。最近破案了,果然是仇殺。兇手恨死者奪夫,加上兩家原是有通家之好,孩子還一起長大,她覺得被好友背叛,嫉妒加上背叛,所以下這個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