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長庚兒童中醫師顏宏融提醒家長,又濕又熱的夏季,兒童的脾胃,也就是西醫所稱的腸胃消化系統,容易受到暑濕之邪的侵犯,導致腸胃功能不佳,如脹氣、便祕、拉肚子、嘔吐、食慾不振等腸胃小毛病時有所聞。
天氣熱,孩子喜歡玩水、玩沙。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說,要小心別讓孩子受到海水浴場、溪邊、潮間帶、沙坑中的大腸桿菌、腸炎弧菌感染。
而在中醫的觀點,夏季是兒童長肉的關鍵時節。台北醫學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宗樾表示,兒童在夏天長肉、冬天長骨。偏偏炎炎夏日,孩子就是食慾不振,腸胃又容易出毛病。《親子天下》邀請中、西醫提供保健孩子腸胃的正確觀念、實用方法,以及分享讓不愛吃的孩子胃口大開的小撇步。
Q:兒童有哪些常見的腸胃疾病?
A:夏天常見細菌型的腸胃疾病,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腸炎弧菌等。炎熱的夏天正是腸炎細菌滋生的好時機,有時也因吃下不潔的食物而感染。
而冬天則以病毒型腸胃病較多,家長最耳熟能詳的是輪狀病毒,以及近年引起衛生單位關注的諾羅病毒。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評估,每年約有二千三百萬人次因為感染諾羅病毒而造成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如與病患密切接觸,或吃、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
孩子腸胃炎,要判斷是受到細菌還是病毒感染。丁綺文說,兩者最大的差異呈現在糞便上,由於細菌容易攻擊大、小腸,因此嘔吐症狀不明顯,糞便卻會帶有血絲,同時較為黏、臭,而且高燒可達三十九度C或四十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