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台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及幼兒就學補助全蒐羅>>立刻查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免疫力總有高低起伏。當寶貝生病時,最令爸媽困惑的往往是,「生病該怎麼吃?」。以下提供五種常見疾病的飲食原則,藉由吃對食物,幫寶貝解除不適,也有助於早日復原。
對症食療1:發燒了,怎麼吃?
幼兒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加上本身對病毒及細菌的防禦能力薄弱,很容易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發生高燒現象。首先,幼兒發燒時,胃口往往不佳,不要勉強進食,但務必多補充水分。飲食要以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少量多餐為原則。
除了溫開水外,中醫也推薦稀飯上層的米湯(俗稱「糜」),內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熱量,且容易被腸胃吸收,有助於維持寶寶的生理機能。其次,清蓮藕湯、綠豆粥,或草莓汁、柳丁汁、番茄汁等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汁,也能清熱退燒,幫助身體代謝有害的病毒或細菌。
對症食療2:腹瀉了,怎麼吃?
秋冬季節,小兒腹瀉相當常見。孩子年紀愈小,就愈需謹慎對待。
如果孩子症狀輕微,活動力正常,能吃能睡,就不要急著吃止瀉藥;一旦孩子全身無力、腹瀉不止、完全無法進食,就不能輕忽,務必及時就醫。
幼兒腹瀉時,應避免油膩的飲食,改以清淡為佳,避免刺激腸黏膜。在治療小兒腹瀉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米湯加少許鹽的淡鹹粥。新加坡大學也發現,許多腹瀉脫水的嬰幼兒無法吸收市售的補充液,施以米湯卻效果顯著。米湯既可補充營養,又不增加腸胃負擔,可說是腹瀉的最佳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