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 採訪整理∣鍾碧芳
六個月以前的寶寶,幾乎是以母乳或配方奶來攝取足夠的營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嬰幼兒營養的建議:完全哺育母乳六個月之後,就需要開始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也就是說,從六個月開始,就要讓寶寶接受一些半流質的食物,除了增加營養外,也藉此訓練他的吞嚥能力。
吞嚥能力是寶寶在飲食成就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代表他即將嘗試進入大人的飲食世界,不再仰賴牛奶為唯一的食物來源。只是每個寶寶學會這項能力的時間有別,仍需父母幫忙給予適當的訓練。
要能順利吞嚥,必須長期且經常反覆練習口腔動作,才能有所進步。如果寶寶還沒準備好,就有可能把空氣之外的異物吸入氣管,堵住呼吸道;特別是新生兒,最容易在喝奶時嗆到。不過,吸入液體通常很容易被寶寶的咳嗽排除;但若吞入或吸入物體或食物時,就容易阻塞呼吸道,使空氣無法進入肺部,造成生命威脅。
寶寶噎到時,要留意的兩件事
寶寶嗆奶時,通常會劇烈的咳嗽或大哭,若只是輕微嗆奶,呼吸狀況正常時,只要輕拍他的背即可。但父母仍需持續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皮膚顏色,若有呼吸困難或臉色發紫時,就必須送醫。
尤其到了開始吃副食品的階段,因需接觸非液體食物,有些寶寶在剛開始時容易出現噎到的情況。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指出,如果單純是因為添加副食品而讓寶寶輕微噎到,父母也不用太挫折,可以將添加副食品的時間往後延一、兩個星期再嘗試;或者再稀釋一些,循序漸進訓練他的吞嚥能力。但需特別留意的是,這段時間寶寶的手部細動作已可伸向物體,到處抓東西往嘴裡放,因此要更注意周遭環境的安全,必須移除可能會令他不慎吞入的小物件,如小玩具、鈕扣、堅果類或太硬的水果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