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裡的醬料包,如果還沒過保存期限就膨脹了起來,你可以氣急敗壞的向消基會申訴或是向電視台爆料,你也可以興奮研究發酵的原理,告訴孩子生活裡的科學。小孩生病住院,你可以心急如焚輾轉難眠,也可以當成校外教學,玩看著點滴和蒸汽吸入機。
科學媽媽何莉芳就是後者,她是台中市福科國中的理化老師,也是三個小孩的媽媽。在她狂熱的眼裡,生活處處是科學。家裡的廚房、藥櫃信手捻來就能玩好幾個實驗。
她帶著四年級的女兒小蒨,用具酸鹼指示功能的紫高麗菜拌入油麵,因為油麵製作過程中加了鹼水,呈鹼性所以變成綠色,再加入醋精又會變成紅色。
後來母女倆又好奇的亂加了葡萄汁和咖哩粉到涼麵中。小蒨徒手拌勻麵條,然後做出了一盤五顏六色、風味無法想像的涼麵要給爸爸吃。
光是家裡的冰箱,就夠孩子們做各種實驗了,豆腐冷凍後會變成凍豆腐,那生雞蛋冷凍後會變怎樣呢?熟雞蛋冷凍後又會怎樣呢?
這個好奇的科學媽媽,就帶著孩子做著各式各樣的實驗,還把所有實驗心得詳細的分享在「zfang的科學小玩意」網站上。
雖然,家裡處處是實驗室,但也有些安全事項要顧慮。
何莉芳提醒,如果要需要用到蠟燭,記得用粗短的蠟燭重心比較穩,而且最好用瓶蓋或底盤固定,才不會一陣風來就把蠟燭吹倒釀災。進行化學實驗時,也多採用食品級的材料,才能避免小朋友誤食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