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關乎孩子的心智啟發與終身學習的能力。教育是國家基礎建設,世界各國莫不以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為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不管是對孩子本身的學習或是對國家的發展,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我們都很希望孩子能經由閱讀接觸到很多知識,發展想像和創造力,並可以透過閱讀發展出對世界更寬闊的理解。但事實上,閱讀並不是一件「自然而然」就可以學會的事,更不是隨著年齡增長或只要有上學,就理所當然發展出來的能力。閱讀涉及非常多的能力與技巧,需要長期的努力學習才能達到精熟的境界。如果未經適當的學習,有的人可以終身是文盲,有的人雖然具備基本的識字能力,但常有看沒有懂,無法達到真正的閱讀理解。
一般來說,孩子的閱讀可以粗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如何閱讀」,第二個階段才是「透過閱讀來學習」。也就是說,要達到「閱讀是通往世界的道路」這樣的口號與理想之前,孩子必須先學會基本的閱讀技巧。 通常,我們會把零~三歲視為幼兒閱讀的重要啟蒙時期,而把三~八歲視為奠定自主閱讀能力的關鍵期。合理的期待是,經過長達八年左右適當的陪伴和教導,孩子到了小學三年級這個閱讀能力的關鍵分野年齡時,要能達成具備文字識讀、閱讀理解和有良好的閱讀動機等三大目標;到了三年級以後,我們則期待孩子能在大量閱讀中,累積更多的背景知識並發展出有效的閱讀策略,以逐步達成精熟的閱讀以及深層的閱讀理解。
幼兒需培養的3個閱讀能力 在零~六歲幼兒閱讀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是書本概念和文字概念的啟蒙,這包括了解書本是什麼、文字的方向、結構和部件等。
第二是口語上的引導,包括透過適當的技巧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以及培養幼兒的敘說能力。
第三則是閱讀動機和興趣的培養,選擇適當的讀本以建立幼兒對閱讀的興趣。父母與孩子共讀時可以把握這些要點,就能為孩子的閱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孩子還是小寶寶時,父母就可以開始和寶寶進行親子共讀了,這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啟蒙。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努力在推行「閱讀起步走」(Bookstart)的活動。這個活動從英國開始,逐步推行到全世界,目前台北市和台中市也都在進行。
這個活動的概念是透過贈送寶寶書給父母,讓父母為嬰兒閱讀。追蹤研究發現,嬰兒時期就有共讀經驗的寶寶會較早發展出書本和文字概念,也有較強的閱讀動機,甚至親子關係也比較好。
重點放在「書本」概念的萌芽
或許爸爸媽媽會好奇,孩子還這麼小,真的讀得懂嗎?事實上,父母與寶寶共讀具備多重的意義。當父母和寶寶共讀時,「書本」就對寶寶產生了特殊的意義。寶寶很快會發現,當書本出現,爸爸媽媽就會把他抱在懷裡,會用不同於平常的語調對他說很多話;書本不是拿來玩或拿來吃的,書本要一頁一頁的翻;書本中有色彩鮮明的圖畫,有些好像還在生活中看過……而這就是書本概念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