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開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這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話裡卻有語病。
語病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這問句。韓愈彷彿是假設,無知者必有惑,知與惑之間具有某種反相關,愈是無知,惑就愈大。教學現場卻正相反,老師台上講課,聽得最全神貫注的往往是功課最好的學生,最不想聽,也就是最無惑的,反而是最無知、功課最糟的學生。
好老師要在無惑處生惑
韓愈〈師說〉開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這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話裡卻有語病。
語病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這問句。韓愈彷彿是假設,無知者必有惑,知與惑之間具有某種反相關,愈是無知,惑就愈大。教學現場卻正相反,老師台上講課,聽得最全神貫注的往往是功課最好的學生,最不想聽,也就是最無惑的,反而是最無知、功課最糟的學生。
好老師要在無惑處生惑
為什麼台灣校園霸凌持續存在?為什麼愈來愈多台灣孩子甚至大人都情緒暴走?調查發現,原來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從校園到一生都需要學習的人際EQ學,比分數還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