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課堂,張輝誠用學思達讓老師們「增加能量」(點我看更多)
首屆高中會考結束了,在基北區,國文科作文意外成為錄取成敗的重要關鍵,一時間又成為眾所矚目焦點,笑嘲怒罵者有之,樂觀其成者亦有之,舉國沸騰。
爭議熱潮終究會隨時間遠去而冷卻,但關於作文教學的問題未必能隨時間遠去而得到圓滿解決,這個問題存在數十年了:教學現場老師多不會教作文,少數會教作文的老師又多半局限在形式本身,罕能觸及思想與內涵,又或者只能教作文而難以擴展到真正的文學創作。
「六級分」不等於會寫作
於是乎,絕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提升自我寫作能力,有一點點寫作能力的學生又常誤以為作文六級分,就已擁有良好寫作能力。
讓我們從頭思考一下,寫作到底該如何培養、如何訓練?
教學現場老師或坊間參考書教寫作喜歡從寫作格式談起,從審題、破題、起承轉合談起,這些固然重要,卻是寫作過程中比較後面需要考量的東西。
寫作一開始最重要的並不是這些外在格式或技巧,而是寫作的「材料」,材料才構成「內容」,內容才是文章主體,所以老師也好,家長也罷,若想訓練學生、小孩寫作能力,就應該從內容著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沒有寫作的米,如何能炊煮出一篇好文章。
寫作力基礎一:發現的眼睛
文章的米,從何而得?最簡單的兩個途徑,閱讀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