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一定要去採訪這所學校!」每位我請益過的灣區創客、熟悉動手做教育的美國專家、老師,都如此大力推薦。
慕名而來,由廢棄美乃滋工廠改建的Brightworks,一點都不像我們以為的學校。寬闊、一條通式的「教室」裡,很多桌椅、家具、隔間、小閣樓等,不是由師生共同「手工打造」而成,就是孩子專題製作的成品,連一角的攀岩牆,都是大家自己動手做的。
Brightworks的校訓是「每件事都有趣,任何東西都可以做出來。」因此,學生不僅用紙筆、更用真工具、真材料、真問題來學習。
六歲做椅子、八歲操作切割機
木工房裡,八歲的勞拉跟電動砂輪切割機差不多高。但她戴上護目鏡、耳罩,在極大的切磨聲響中,有自信、穩穩的將一塊木板切割出她需要的大小。我們簡直不敢置信。這......不會太危險嗎?
「我一點都不怕,因為這切割機我已經用過二十次了,而且老師在旁邊,我覺得很安全。」勞拉和Brightworks其他同學一樣,從六歲起,就學會安全使用電鑽、切割機、還有許多我們喊不出名稱的工具,來完成自己的專題。她平常坐的那張只用卡榫、沒用一根釘子的木板凳,就是六歲時的作品。
「孩子的能力比我們認知的要強得多,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提供孩子這樣的機會,」創辦人蓋文.特利(Gever Tulley)完全有理由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