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世界小孩一起開讀書會 文|李岳霞 多數父母學生時代都有和同學一起組讀書會的經驗。不過,到了滑世代,孩子不再約在同學家或圖書館寫作業。讀書會隨時能在網上進行,甚至不限於學校同學,可以跟全世界的小孩一起解決課業上的問題。 源自波蘭的Brainly,是個於2009年成立的免費「社交學習網站」,這5年來已發展出包括英文、西班牙文、法文、泰文......等12種語言版本的網站,全球有超過2,600萬名使用者。這個號稱全球最大課業交流社交網站,展現了社交網站用於學習的新可能。每個孩子都可以運用所長,當小老師,用孩子之間能懂的語言與思維邏輯,幫助彼此解答學習上的疑惑。 簡單來說,Brainly運作機制跟台灣Yahoo!知識+雷同,學生可申請帳號或用臉書帳號登入後提問,問題按學科分類。回答別人的問題可積分,隨著分數的累積可以晉級,也有如電玩遊戲一樣鼓舞孩子精進的排行機制。 但與Yahoo!知識+最大的不同是,提問只限與學校課業有關的問題,且註冊會員多為小學到高中生。這個課業學習幫手網站的核心精神是「小孩幫小孩」,讓每個孩子運用自己拿手的科目,去幫助別人;同樣的,自己較弱的科目也能得到同儕的幫助,還可把解答者加為好友。據官網統計,站內8成提問,平均能在10分鐘內獲得解答。 不過,也有老師擔心學生利用這個網站互抄作業、作弊。雖還沒有完美解方,但Brainly有超過300名由在職或退休教師、教授、專家、學生等組成的志工團隊,管理網上所有互動留言,減少這類違反網站規範的言論發生。 日本發「爸爸手冊」迎接新生命 文|施逸筠 為了讓爸爸們能從太太懷胎十月開始,就培養即將成為人父的責任感,日本許多縣市政府近年來開始將「爸爸手冊」連同「媽媽手冊」一起發放。有別於「媽媽手冊」以健康檢查紀錄為主軸,「爸爸手冊」著重於提供男性育兒觀念,內容由孕期、新生兒延伸至國小入學前,且由各縣市自由發展內容。 東京都的「爸爸手冊」中,不僅說明孕期各階段胎兒變化,還詳載媽媽的生理變化和前輩爸爸的心得分享,也有新生兒的24小時生活作息內容表。奈良給爸爸的育兒手冊上還介紹了當地適合親子出遊的景點和活動。部分縣市還特別設計了漫畫風格或近似雜誌的「爸爸手冊」,增加男性的閱讀率。 爸媽好好補眠4撇步 文|李岳霞 自從有了小孩,你是不是再也沒有睡到自然醒過?據新加坡《年輕父母》雜誌,父母若要補眠一定要:1.預先規劃好補眠時間。爸媽要輪班,如果小孩生病需要熬夜照顧,一人醒著就好,讓另一人充分休息後接手。2.尋求親友協助。如果爸媽都嚴重睡眠不足,因工作無法輪流休息,可以找親友幫忙,就算只補眠2~3小時也好。3.和小孩一起睡午覺。很多爸媽會想趁孩子休息時處理事情,但這反而是補眠的絕佳時機。4.跟著孩子一起早點就寢。父母儘量不要比孩子晚睡太久,雖然會想趁孩子睡著後看電視、上網,但就寢前不要接受太多聲光刺激才會睡得好,萬一孩子半夜醒來,也不至於再度睡眠不足。 12歲前,讓小孩「玩」運動就好 文|李岳霞 六月中《紐約時報》的時事評論,針對美國兒童運動高壓、高競爭的風氣提出警告,認為運動在兒童階段,不應該只著重於「練技」與「競技」,而是應該回歸成孩子樂在其中的遊戲。 美國很多專家擔心,在挖掘、追逐運動童星的狂熱下,現代美國小孩太早就開始「用成人的規格」在參與嚴謹的制式運動。譬如,在成人規格的足球場上練習,對小孩來說不僅吃力不討好,也不利於兒童的技巧發展。 專家也擔心,這些孩子在單一運動上所花的時間過長,反而容易造成嚴重的運動傷害。愈來愈多的運動科學研究也證實,長遠來看,對未來想走職業選手路線的小孩,這反而會阻礙他們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瑞典研究職業網球選手也發現,「次精英等級」中頂尖選手大約都在11歲左右放棄其他運動,專攻網球;而打進世界前五強的精英級選手,至少在14歲以前,都在氣氛和樂、不強調輸贏,同時玩好幾種運動的環境下成長。 因此報導建議,在小孩12歲以前,應儘量不要讓孩子專精於一種運動,而是多元的運動。研究發現,那些長時間專練某一運動的小孩,有高達36%的機率因過度使用身體某一部位而容易受傷。而同時玩好幾種可以練習進攻運動 ──如籃球、曲棍球的小孩,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讀肢體動作,並把這些技能轉移到其他運動上。當他們年紀更大,選擇專精某項運動的時機成熟時,反而比那些從小接受單一訓練的小孩,花更少時間精於那項運動。 家裡書愈多,孩子教育程度愈高? 文|李岳霞 據美國《真實簡單》雜誌六月號關於閱讀的報導,除了讓孩子容易取書以外,在家中陳列一櫃子的書,或視覺上呈現藏書豐富的感覺,也會為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根據社會學期刊《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一份2010年出爐的研究,針對27個國家超過7萬3千人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比起家裡沒有書的家庭,藏書超過500本的家庭,小孩繼續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會比家裡沒書的小孩平均多3.2年。就算家裡只有20本書,仍會對小孩是否繼續念書產生影響。而這樣的結果與父母的收入或教育背景為何無關。 爸爸也能懂的女孩綁髮頻道 文|李岳霞 不知該怎麼幫女兒綁頭髮的父母,可以參考YouTube上的「Cute Girls Hairstyles」頻道,裡頭有數百種造型,不管是華麗繁複的辮子、包包頭、髮結,都有詳細高畫質的5分鐘短片示範。頻道也很跟得上流行,發表如很多女孩都愛的動畫片《冰雪奇緣》裡Elsa接受加冕時髮型。 2009年,家有6個小孩的媽媽明蒂(Mindy McKnight)因厭倦幫女兒綁馬尾,開始研究髮型,發起這個頻道。如今有超過230萬訂閱者,影片觀看次數累積超過3億。為了讓爸爸也能上手,還有拍給爸爸看的「Daddy Do's」,做法簡單但依舊有型,由明蒂的先生親自示範,就算不擅長編髮的爸爸,看了也能讓女兒漂漂亮亮出門喔。 低卡、低脂食物沒想像中健康 文|李岳霞 我們以為少吃奶油,多吃低脂、低熱量的食物就會比較健康,但六月底出刊的《時代》雜誌封面故事卻有驚人的新發現:現代人放棄了如牛肉、奶油等動物性飽和脂肪,卻換來新的疾病。新的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糖與糖精,反而是導致更多人罹患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的元凶。更令人訝異的是,牛肉和奶油裡的飽和脂肪與導致心血管疾病並無太大關聯。原因是,膽固醇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因飽和脂肪會同時使好的高密度膽固醇(HDL-C)濃度和不好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增加,功過相抵,奶油反而並無想像中的有害健康。 研究特別提出,將膽固醇從肝運送到各細胞的低密度脂蛋白(LDL-P)有兩種:大而鬆的是無害的,攝取脂肪會提升這類的LDL-P。是小而密的LDL-P才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似乎會增加這類有害的LDL-P。有專家提出,比起關注不好的膽固醇(LDL-C),也許更應該把低密度脂蛋白(LDL-P)當做危險指標。 從1971年起至2000年,美國人從碳水化合物中攝取的熱量增加了15%。自從脂肪被「妖魔化」後,多數人都放棄喝全脂牛奶,被訓練要避開精製白糖,少攝取牛肉、奶油和蛋,但轉而從高果糖玉米糖漿、玉米製食品、低脂調味乳、雞肉、火雞肉等食物攝取熱量。雖然減少脂肪的攝取,但吃進的熱量有增無減。 專家也指出,靠低脂的飲食減重非常困難,因為適量的脂肪比澱粉更容易產生飽足感。吃過多澱粉會讓血糖快速上升,導致胰島素瞬間飆高,讓身體陷入瘋狂囤積脂肪的狀態,更容易增重。 早上8~11點,人最誠實 文|李岳霞 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孩子或家人的真心話,週末的早上全家人一起好好吃頓早餐,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獲。據《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報導,人一天中最誠實、不太會說謊的時光是介於上午8點到11點。過了11點後,人的道德感就會開始急劇下滑。研究者的解釋是,當清醒的時間愈長,人愈來愈疲累,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就會用「隨便說說」的心態打發,讓事情能迅速解決,即便說點小謊也無所謂。因此,若你想聽真話(不管是你的工作或新的髮型),或希望對方能坦誠以對,不妨利用早上這段時間發問。 2013最受歡迎的英文名字 文|李宇欣 該替小孩取什麼英文名字最好?美國社會安全署近日公布2013年男女新生兒最常見名字,男孩前10名分別為:Noah、Liam、Jacob、Mason、William、Ethan、Michael、Alexander、Jayden和Daniel;女孩前10名則為:Sophia、Emma、Olivia、Isabella、Ava、Mia、Emily、Abigail、Madison及Elizabeth。 去年最受歡迎的男生名字Noah(諾亞)源自希伯來語,有「和平安寧」之意;第2名的Liam(連恩)源自愛爾蘭語,是William的簡稱;源自希伯來語的Jacob(雅各)有「替代者」之意。女生名則由源自希臘語、有「智慧」之意的Sophia(蘇菲亞)連續3年奪冠;第2名的Emma(艾瑪)源自德語,意指「宇宙」;第3名的Olivia(奧利維亞)源自拉丁語,有「橄欖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