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在孩子面前使用3C,你會……
【選項】
A全家一起吃飯時,聽到手機傳來Line、臉書等等訊息通知聲,立刻打開來檢查。
B帶孩子一起搭捷運、公車時,會低頭滑自己的手機,但不會讓孩子玩你的手機。
C全家出去度假,和孩子說好不能玩手機遊戲,自己也不在孩子面前上網檢查Line和臉書等非必要訊息。
正確教養:C
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叫你回房間去讀書、寫功課,他們卻可以在客廳看連續劇,那種不甘願的心情嗎?
想像一下,如果吃飯的時候,孩子正想和你聊聊學校發生的事,你卻拿起手機滑、緊盯著螢幕,要他「等一下」,這傳達了什麼樣的訊息給他?
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透過觀察、模仿,逐步建構起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美國常識媒體創辦人兼執行長史戴爾在《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寫道:「如果你自己總是伸手拿糖果和洋芋片,要鼓勵孩子別吃垃圾食物就很難了。數位媒體也是一樣,你必須以身作則。」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工作、訊息突破了地理與時間限制,雖然讓我們處理工作更彈性便利,但也蠶食鯨吞了許多下班後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而「必要」和「非必要」、「緊急」與「非緊急」的訊息,界限愈來愈模糊。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就在讀取工作訊息的時候,在Line看到同事抱怨客戶的訊息,「順便」就回覆了。仔細想想,這些事情,有迫切的非得在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做嗎?
許多上班族利用通勤時間,用手機處理工作訊息或是放鬆一下整天緊繃的情緒。不過,和孩子一起搭車時,大人若直盯著手上的小螢幕,身邊的孩子卻無聊得沒事可做,這時會讓他覺得,你手上那個長方形一定超有趣,也就難怪他們會吵著想玩手機。
史戴爾認為,如果孩子想跟你交流的時候,你卻忙著回簡訊、緊盯著螢幕告訴他「等一下」,是正在告訴他「數位媒體比人際關係重要」。他指出,控制孩子使用媒體的唯一方式,是先控制自己,「所以示範給他看,你是如何控制你的數位媒體。」
以下做法可供參考:
1.定出每天「無螢幕」時間,例如和家人吃飯或陪孩子睡覺前,將電視、平板都暫時關機,手機僅使用通話功能。
2.和孩子一起搭乘交通工具時,事先準備愛聽的音樂,或和孩子玩簡單遊戲,例如成語接龍、猜數字拳。
3.全家出遊時,不帶遊戲機、平板電腦出門,準備可以全家人一起玩的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