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嚴重情緒障礙的君凱(化名)一發怒,可以讓全校的盆栽都倒栽蔥。行為脫序、蹺家、經常與人衝突的他,不顧一切的跟父母、老師對嗆,拒絕溝通,讓人頭大。沒想到君凱九年級時,情緒穩定度大有進步,不但融入班級活動,班親會時還主動為家長們倒茶,畢業前甚至主動放棄對升學有利的「特教生資格」,君凱或許失去了短期的資源,卻開啟了一段更有自信的人生。宜蘭縣凱旋國中,讓他成功脫掉特殊兒的標籤。
國中融合教育,難上加難
相對於國小,在國中從事融合教育難上加難。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國中導師不像國小導師可以隨時照顧整班學生。國中分科教學,導師與學生的密切度降低。第二,學業競爭壓力大,同儕相處變得功利。在龐大的課業壓力下,同學不見得願意花時間關懷特殊兒,甚至有重視功課的家長直言:「我的小孩從小不喜歡關心弱勢,他覺得這種孩子很怪。」第三,青春期過分在乎同儕看法,相處更尷尬。特殊兒升上國中後,開始忌諱被抽離去資源班上課。老師若強硬要求同學互相協助,只會激發更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