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應該媽媽自己帶,還是交給阿嬤阿公、保母、托嬰中心帶?
新北市掀起的「公共托嬰中心」風潮,可說是近年最夯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市政府六月份也發布新聞稿,12家公托中心名額已全部爆滿,還有將近1400人在排隊等候補。平價公共托育服務完全是供不應求。
然而,一旦跟世界各國相比,「幼兒應該誰來顧」這個小問題,其實可以精準反映出台灣還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徘徊矛盾。
台灣人通常會在親子網站、bbs或教養書刊上,看到各種探討幼兒照顧方式的論述。有就業父母的焦慮〈送寶寶到托嬰中心,是不是很殘忍?〉,有新手媽媽與長輩的糾葛〈寶寶給公婆帶的哀與愁〉,有知名醫師從醫學角度呼籲〈在家帶孩子,值得的投資〉。但很少人知道,國際社會調查(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ISSP)也會針對家庭議題,詢問諸國人民的意見。最新公布的ISSP家庭及性別角色調查,在24個國家發放三萬三千多份問卷(台灣部分由中研院合作執行),並發現:
第一、問你是否同意:「媽媽去工作或媽媽在家帶,跟小孩的親密關係一樣好」,或「做家庭主婦,跟出外就業一樣有價值」的時候,約70%的台灣人都會很「委婉」地表達「同意」,但不會勾選「強烈同意」。社會大眾好像既支持女性就業、也支持女性當主婦,分不出是開放還是鄉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