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琳還記得,那天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這次我一定要和你爸離婚,我受夠了!」年過七十的媽媽,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憤怒又委屈。 筱琳和兄姊都已各自成家,家裡剩下媽媽和八十歲爸爸,爸爸身體還算硬朗,但是個性傳統又頑固。爸媽已不是第一次吵著要離婚,大多是為了生活中的細故。筱琳聽了媽媽訴苦,很同情媽媽的處境。但回頭又想,爸爸年紀大了,萬一離婚,一個人生活行嗎? 子女離家,問題浮現 「老年人對於伴侶,仍有期待,也需要好的、體貼的老伴,」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老人精神醫學科主治醫師沈政男說,其實老年人這方面的需求和較年輕的夫妻並無二致。 沈政男分析,老年夫妻感情出現問題,通常是過去幾十年來共同生活累積下來的。年輕時因為家庭、孩子年幼等等因素勉強忍耐,但當兒女成家後空巢期來臨,老夫老妻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便逐漸浮現。 中年子女或許都很熟悉這樣的情境──難得回家一次,就得耐心聽著爸爸和媽媽輪流抱怨對方,並且希望自己扮演法官角色。的確,老夫老妻的感情,並不是都會愈陳愈香,根據新北市和台南市去年曾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感情問題」是兩地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 沈政男認為,熟年夫妻感情的問題比想像的還要多,但基於華人社會傳統價值觀束縛,真正離婚的並不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觀察,老年夫妻分房、分居的情況不少,多半是因為生活習慣、作息不同,無法再忍耐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又還不到離婚這一步,所以各過各的生活。 身為夾在中間的中年子女,如果有一天,熟年爸媽真的出現感情問題,應該怎麼面對呢? 難題一:長輩吵不停 有一對老年夫妻,每次由太太陪先生去看病,有一次,平時和氣的夫妻竟在醫院大吵起來,彼此都說了重話,讓醫護人員大感訝異。吵架的表面原因是溝通不良,但醫生深入了解後,發現是因為太太長期獨自照顧先生壓力太大,但又不好意思打擾在外地各有事業、家庭的子女,累積許久,終於爆發出來。 醫生理解了老夫妻難以對子女啟齒的心情,幫忙撥了一通電話,孝順的子女知道後,馬上安排回家探望雙親,經過一、兩個月後,老夫妻情緒已穩定,關係也改善很多。 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黃鈞蔚說,當熟年爸媽吵架時,子女要先試著了解父母背後的需求是什麼,才能解決問題。 筱琳的媽媽在氣頭上,表達「這個家我一刻都不想待」,筱琳立刻安排能讓媽媽暫時住的地方,陪媽媽聊天談心,也聊聊「萬一離婚,接下來的打算是什麼」。過了兩天,媽媽氣消了,自己回家和爸爸好好談,爸爸傾聽以後,也同意改變相處之道,雙方各退一步終於讓這次離婚風波平和落幕。 難題二:長輩鬧離婚 如果老人家的婚姻狀況是經過時間、空間依舊無法解決,心結還是無法解開,分居、離婚就成了必須正視的課題。 沈政男說,有些婚姻中,夫妻一方年輕時不顧家庭,甚至有家暴、外遇、金錢糾紛等,這些不好的經驗若是夫妻間沒有真正解決,等到子女離家後,兩人間只剩下負面記憶,若真的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也只好分開。 萬一遇到這種情況,子女要能試著理解、尊重爸媽的決定。若能理性、和平的好聚好散,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兩性專家吳娟瑜曾經遇過一對熟年離婚的案例,太太花了四年的時間默默「規劃」離婚,將財產、資金等各方面都安排好,自己也做好獨立生活的心理準備,最後找先生攤牌,達成離婚共識。 黃鈞蔚建議,熟年夫妻離婚後要能找到情感支持網絡,並且儘量將生活安排得充實些,讓自己儘快走出來。身為子女,也要能同理爸媽的需求、想法,將自己放在相同的位置設想,成為支持的力量。 難題三:單身長輩想找伴 老人也會戀愛,而且談戀愛的心情和年輕人沒兩樣。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目前地方政府、民間都有許多可供銀髮族活動的據點,許多單身老人在這裡認識了新朋友,也點燃了愛情的火花。 但遺憾的是,當爸、媽開始「滿面春風」,多數子女卻感到排斥、無法接受。「現在的父母對子女的交友、婚姻的選擇愈來愈開明,但是子女對爸媽的異性交友相對保守很多,」林依瑩感嘆。 成年子女抗拒長輩再交往異性的原因很多,「當喪偶長輩再交往異性朋友,會讓子女有一種『背叛』另一方的感覺,但這些其實是不必要的情緒,」沈政男提醒。 另一種憂慮是財產分配問題。林依瑩發現,許多銀髮長輩再談戀愛經常是男大女小、歲數相差很大。許多子女反對的原因不是長輩交友本身,而是擔心日後財產分配,或是日後會不會得照顧另一個老人、增加負擔等。 「就像擔心青少年談戀愛判斷力不夠,中年子女也會擔心長輩被騙,」黃鈞蔚能理解子女的擔憂。 吳娟瑜曾接觸過一個案例:七十多歲的爸爸爬山認識了單身女性,半年後吵著要分房產、離婚,原來爸爸答應對方要娶她。後來媽媽冷處理應對,到美國幫女兒坐月子、帶小孩,拖了半年,對方「等不下去」自動疏遠,爸爸才知道對方不是真心的。 林依瑩根據經驗指出,銀髮族談戀愛,會再走入婚姻的比率其實不高,通常只是想找個伴。她建議子女不必還沒有任何接觸就先排斥,可以先試著和對方長輩當朋友,從了解對方開始;若子女不習慣,有些家庭會由女婿、媳婦出面。建立好關係之後,才能了解長輩的真正需求,進一步溝通。 愛情是件美好的事,林依瑩見過許多原本鬱鬱寡歡的單身長輩,遇上愛情後,彷彿又再度年輕一次。為人子女多少也曾經歷過感情、婚姻的種種課題,當面對老爸老媽的感情事,多一些理解陪伴,這一次就換子女當爸媽的後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