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黃瑽寧醫師收到一位網友的來信,覺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這位媽媽說自己對女兒(1y4m) 說了很多不可以:不可以玩電線,不可爬高,不可以丟盤子,當下總是二敗俱傷,女兒傷心,媽媽生氣。看了我在這篇文章《別老想著改變孩子》提到馬偕這個例子後,她做了改變:把電線收好,常常帶女兒去學校玩,當女兒想推盤子時,就飛快地接過來,謝謝她讚美她好棒,會把盤子給媽媽。母女相處的情況改善非常多,孩子開心,情緒也穩定多了。
我想這位媽媽的經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當我們對孩子的軟弱之處有了同理心,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時,親子間的緊張關係會緩和,教養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
別老想著改變孩子
醫院每一季都會舉行所謂的「藥品安全工作小組會議」,會議中檢討過去這段時間有沒有哪些藥物處方比較容易出問題,以及未來修正的辦法。上次會議中,藥劑部提出我們兒科醫師偶爾會把「水劑的普拿疼」,開成「顆粒的普拿疼」,必須多加注意這個問題。
一般人也許會認為該檢討的是醫師本身,畢竟在電腦上點擊處方錯誤的是我們。然而,藥劑部同仁卻認為問題是出在電腦處方上「標示不清」,於是自己提出修正,要把「水劑」二字大大的寫在藥品名稱之前,這樣以後兒科醫師就不會看錯選項,可以開立正確的處方。從頭到尾,沒有人指責醫師的不是,更沒有趁機落井下石,事實上,這些藥品在電腦上的顯示經過修正之後,就能大幅降低開錯藥的機率,問題也因此迎刃而解。
在多元化的都市社會中,遇到問題去改變環境,而非強迫個人改變,是很重要的基本思維。
二○一三年的波隆納最佳童書app獎項,有一個叫做《Four little corners》(四個小方角)的小遊戲,獲得了當年度冠軍,就是因為遊戲過程中,帶給孩子這個重要的核心思想。
《Four little corners》這個遊戲一開始,就是一群長得像圓形的小朋友們,和一個長得像正方形的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快樂的玩遊戲。上課鐘響了,所有小朋友魚貫進入教室,很不幸的,那扇門是圓形的,所以當正方形最後要進去的時候,四個小角剛好被門卡住,沒有辦法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