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德和我參加蘇菲亞兒童醫院舉辦的家長研習課程,每隔兩個星期晚上,由一位心理醫師兼行為治療師,和一位系統治療師授課。
這個課程的目的,在於幫助父母了解自閉症,並進一步,協助父母在家庭環境裡幫助孩子,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我們學習改進孩子行為舉止的方法,以使生活起居作息更順暢。醫師們不斷提醒我們:「每次只專注於一個問題的改進,千萬不可著急、草率。」
我們學習使用系統性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從觀察、紀錄,到行動、貫徹。花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一項一項的,逐漸改善孩子的狀況。
首先,以確實、徹底的態度,觀察孩子的行為,並切實記錄下來。第一步,列出「目前狀況」,包括時間、地點、場合、行為、問題等細節。
<
第二步,從這些紀錄中,我們辨認出「希望排除的行為」和「希望達到的行為」。
接下來,訂立計畫,逐步朝向「希望的行為」靠近。
這個行動計畫,需要父母親的想像力,和對孩子特殊偏好的了解。我們試想一些可能促進良好行為的小策略,有的可能是天馬行空的想法,但都值得一試。
施行策略後,繼續記錄:這個良好表現,孩子能持續多久?為什麼?得到小成功後,再接再厲,重複這個小策略,一直到孩子習慣。
舉個例子:
1 如果孩子總是忘記某些日常起居的步驟,可嘗試把這個步驟跟另外一個習慣連結在一起,變成一系列的習慣。例如:如果孩子經常忘記吃藥或維他命,就把這件事,放在晚餐後、看電視前,形成晚間作息的一個環節。切記,任何指令都必須簡單明瞭、容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