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妙招,跟青春期的孩子好好談心

Shutterstock
- A-
- A+
當家中青少年變成「省話一哥」,如何打破尷尬的沉默,讓他願意說出心中真話?其實最佳的策略就是父母也先保持「沉默是金」……
想念孩子小時候,經常嘰嘰喳喳跟你實況轉播在學校發生了哪些事的親密光景嗎?家有青少年的父母,不管感情再好,難免都會有「孩子愈說愈少」的遺憾,甚至連你說的話,他都愛理不理,不知到底有沒有聽進去。美國《Real Simple》雜誌提供父母跟青少年溝通的技巧,讓親子至少能平和共處一室,孩子不會甩頭就走,或躲回房間,並聽進你想傳達的重要訊息。
與青少年聊天守則1:沉默是金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全心全意且不帶批判的關心」。這在青少年形成自我、轉大人的敏感階段又特別重要,因為孩子的自信來自他的心聲是否被聽見、受到重視。
就算你對電玩、足球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仍可以欣賞孩子長大了,甚至比你更懂某件事,因他們的成長、專業而喜悅,並從中聽取他們真實的想法和在意什麼。拋出簡單的問題引他們開口就好,別掉進質詢模式。
想知道孩子的近況,可試著先說:「最近在想些什麼呢?」然後想辦法按捺住主導話題方向的衝動。若希望孩子願意繼續跟你聊天,沉默通常是上策,特別是要忍住批評他、指正他的話語,如「怎麼可以這樣?」「這樣不好吧?」若孩子難過,想抱怨,就安靜聽他講就好,不用打斷,也不用企圖幫他解決問題,多半他只是希望有人能聽聽他的委屈。
與青少年聊天守則2:牢記「他想得跟我不一樣」
試著耐心聽對方把話說完,用「還有什麼其他可能」的非慣性思考去理解對方的困擾。為什麼會產生對峙或「你根本就不懂我在說什麼」的局面,是因為多數人在聆聽時,注意力都放在「糾錯」,聽不合邏輯或不對勁的地方,然後在心裡開始跟這些疑點辯論,錯過其他訊息。「就是因為你遲到又沒帶作業,老師才罵你吧,」這種聆聽技巧或許很適合律師,但用在家人身上,就有負面效果,聽不到對方真正想傳達的訊息。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