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華葳:別把「引起學習動機」當主菜

- A-
- A+
觀課時,授課老師習慣一開始都來一段「引起動機」 的活動,教案旁邊多數註明二至五分鐘。教學時,一不小心,引起動機的活動太長、太多,學生是有興趣,但進入主題後,或是累了,或是不如前項活動有趣,學習相對的減弱,而且正課時間已用去不少。這讓我有前菜吃太多,正餐吃不下的感嘆。
引起動機是藉由活動,讓學生產生興趣,引出既有知識,準備學習新東西。
有時老師問,有沒有吃過、去過、看過什麼?有老師直接端出實物、照片、玩具,或是設計遊戲讓學生體驗。也有讓學生直接看課文標題,請學生猜猜這標題將說些什麼?或老師說:「我們曾經學過......今天......」都算是引起動機,引出既有的知識,提醒學生,老師接著要做什麼。
最近教育圈裡很引人注意的翻轉學習,是讓學生回家先學,到教室以後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時若要引起動機,大概是問:「昨天的閱讀(預備)有什麼問題?」而給一點口頭測試也是一種方法,不需要幾秒的時間,讓學生開始進入學習主題。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