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底「實驗教育法令」通過,才半年多時間,全台灣就有至少19所公立中小學轉型為公辦公營實驗學校。公校辦實驗教育,改變了實驗教育的定位,華德福教育、混齡教學、主題式學習、原住民族課程等,成為一般公立學校的課程;而且,當實驗學校愈來愈多,家長更付得起,也更靠近你家附近,成為一般家庭也可以選讀的教育。
《親子天下》今年6月對全國家長民調及7月對縣市調查發現,台灣家長對現有國中小教育不滿,對於課程和教學的鬆綁極度渴求,政府焦慮少子化的裁併校效應;因此熱騰騰的實驗教育法令通過,被視為是這些教育危機的解方,同時可解讀為台灣教育史上的最大解嚴。
在法令規範中,縣市政府指定的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總數,不得超過同一教育階段總校數5%,這微小的5%開啟了外界諸多可能與想像,《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提到:「實驗學校的『掛牌』只是開始,實質上面對是課程和教學全面翻新,一定要有決心想改變的團隊,才有可能往前走。」
台灣超過一半的家長認為國民教育不及格,「升學制度」最該改善
根據《親子天下》的民調,有超過五成(52%)家長給台灣國民教育打了不及格,平均只給了63分,更有近五成(48%)的家長表示,曾為了幫孩子選擇學校而困擾,有超過三成(33%)家長則選擇實際用腳投票,為理想中的學校而遷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