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數位融入教學已非新鮮事。細推各種數位翻轉教學形式,不論中外,起點都是為學生而改變,也是老師存在的價值。
然而「數位」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為學生」設想而帶來改變的勇氣!
數位自學讓回家作業更有意義
傳統的作業型態,最常見的問題是「上課簡單、回家難寫」,長期下來導致「作業不寫、沒人可問」的窘境。甚至演變成有能力的孩子在安親、課輔班用解答本抄作業;沒有能力的孩子無人可問,第二天作業沒交造成師生衝突,失去作業的意義。
反觀「翻轉學習」透過回家看影片建立學習基礎,當學生自己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思考」時,學生才會感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因此影片自學是「翻轉學習」很重要的關鍵。
要導入數位翻轉教學,可千萬別以為「翻轉教學就是回家看影片」那麼簡單,因為這個過程其實是「翻轉學習」中最困難的。
想要達成數位自學,需包含三個門檻:
1. 學生回去能不能看:包括家長觀念是否能接受、家庭經濟是否能有設備、設備有無問題等等。
2. 學生回去看不看:包括補習或安親等等課後活動時間影響、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學生認同度、學習慣性改變等。
3. 學生回去看不看得懂:包括影片內容、口條的水準、學生先備經驗與基礎等。
在此分享兩年多來經驗所得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參考:
1. 充分說明與溝通:開學時利用班網、班刊、家長日等說明會,說明「翻轉學習」的基礎學習理論。針對經濟弱勢者,可以在教室內安排數台平板或閒置電腦,讓學生利用早自習等等課餘時間提早觀看。切記不可強迫家長配合,建議透過學生成就去提高家長意願,逐步解決「學生回去能不能看」的問題。
2. 利用數位放大動機:利用數位設備看影片,這在一開始會有非常棒的效果。「徽章點數制度」,可以協助老師轉化實質鼓勵,並且公開表揚,透過「比馬龍」效應(指人在被賦予更高期望後,會表現得更好的現象),不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引發,解決「學生回去看不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