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童每周喝1次牛奶的政策已經停止,而以「高鈣午餐」取代,有鑑於國小學童正值人體生長最快速的期間,飲食需要補充更多鈣質。所以,台北市教育局推出「高鈣午餐菜單」,3日台北市教育局局長湯志民也和新生國小4年級學童一起共進午餐,體驗新「鈣」念午餐。
營養師:「高鈣午餐」不算真高鈣 早晚餐應再補充高鈣食材
到底學童吃的「高鈣午餐」是什麼菜色?以9月3日為例,所有菜單包括:什錦炒麵、鹽酥魚球加小方豆干、莧菜、南瓜濃湯、蘋果,其中小方豆干及莧菜屬於含鈣質食材,一餐總含鈣量為377毫克。營養師王子南表示,這份營養午餐的鈣含量尚未達「高鈣」的定義。
【9月3日學童高鈣午餐內容】
(資料來源/台北市新生、金華國小)
以7至12歲國小學童一天需要800毫克至1000毫克鈣質攝取量來說,如果午餐僅攝取平均200至300毫克左右的鈣質,仍嫌不足。建議早餐、晚餐應該另外再搭配鈣含量較高的食材,例如可以攝取一杯350c.c.的低脂(或脫脂)牛奶,或食用無糖低脂優酪乳、低脂起司、小魚干、吻仔魚、堅果、豆腐、海帶等,才能滿足一天的鈣質需求量。
午餐熱量逾7百多卡 低年級學童長期熱量恐破表
此外,菜單中有鹽酥魚球,因為油脂含量偏高,不建議國小學童食用。熱量方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建議學童營養午餐熱量攝取量,國小1至3年級為6百至7百卡;國小3至6年級為7百至8百卡。目前高鈣午餐一餐7百多卡的熱量來說,長期下來,國小1至3年級的學童的熱量恐會攝取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