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夠強嗎?

王建棟攝
- A-
- A+
他們對科技爛熟如魔,他們對世界飢渴若獸,他們是一群生來就會上網,從小在電玩遊戲中理解世界、在出團打怪中發展策略思考和團隊情誼的高中生。 怎麼教這群花樣青春的少年?如何把這群「魔獸」轉變成「公民」?《天下雜誌》深入美國、中國、德國教學現場,比對台灣12年國教的利與弊,發現高中職教育豐富多元,如燦爛耀眼的向日葵。
高雄市教育局長范巽綠一襲鮮豔搶眼的紫衫,搭配從來沒變過的蓬蓬「花媽頭」,辦公室三、四個幕僚一旁待命,隨時「接招」。范巽綠蔥白手指快速翻動文件,不過幾秒,馬上點到要害,「不對,不對。不是這份,再去找。」
如此數次。聽著聽著,心裡也跟著急起來。
「沒辦法,再不快點,就趕不上世界的腳步了,」范巽綠當過教育部政務次長,去年十二月由市府顧問回任教育局長。這幾年教育鬆綁,十二年國教、高級中等教育法、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實驗教育三法先後通過施行,她的改革魂又回來了。
范巽綠的焦慮,也是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焦慮。近年來,從美國、芬蘭、德國,到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世界多國的中學教育,尤其是高中職,正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魔獸 vs.公民
RPG遊戲世代的蛻變
二○○九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大推「力爭上游」(Race to the Top)計劃,編列四十三億美元特殊教育預算,提升美國中學生的大學與職涯準備度,目標是培養高中生成為有生產力的公民,足以匹敵世界各地任何工作者。
北歐芬蘭,也正如火如荼規劃有史以來調整幅度最劇烈的新課綱,未來將在中小學全面推行「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為新世代奠基未來能力。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