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對於小小孩而言,就像是魔法一樣,透過「筆」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幻想,雖然爸媽根本就看不懂,但是他們依然樂在其中。每當孩子完成一幅大作之後,不僅孩子很有成就感,爸媽也會覺得開心。那麼究竟孩子應不應該早一點拿筆?早一點學會寫字呢?
對於大人而言,有著「拿筆」就等於「寫字」的刻板印象,因此會很擔心讓孩子過早「拿筆」有副作用。對於小小孩而言,「筆」卻是實現幻想的魔法棒,可以將腦袋裡的想法實現。即使是一歲的小小孩,往往也會非常喜歡拿起筆來把玩,要限制孩子不可以拿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其實,我們應該要把「拿筆」與「寫字」分開來看待。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小孩的精細動作尚未成熟,無法精確的控制運筆,也因此他們必須透過塗鴉、繪畫的過程,漸漸熟練如何控制。小小孩用他小小的手,隨意的塗上好幾個圈,再隨意添上兩、三條線,就變成了小花,又補上幾筆,一下子又變成小狗,雖然常常與最初說要畫的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從中孩子可以獲得無比的樂趣與自信,也更會愛上「筆」。也因此孩子隨時可以「拿筆」,並沒有年齡上的分別。
「寫字」卻不一樣,並不是隨意而為,而是必須依照一定的順序與結構,差一點點也不行。因此,除了需要手指的靈巧度,更需要空間形狀概念的配合,才能勝任書寫的工作。孩子必須要先能分辨「×」與「+」的差別,才能開始練習符號書寫,而這個年齡大約是在「四歲」。因此,如果過早讓孩子練習「寫字」,往往不是促進,而是打擊信心,讓孩子對於「筆」心生畏懼,那又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