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到底該注意什麼、破除什麼迷思?宅女小紅X林思宏醫師線上為您解惑!
親師合作 找出孩子強項
文∣蔡美馨、《過動路上紅綠燈》
Q01人家說我的孩子是個過動兒,是我教養的方式不對嗎?我該怎麼處理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有時家長會質疑自己或被他人質疑,是否因教養的方式不對,孩子才會變成這樣;更常經歷:「為什麼偏偏我孩子是這樣」的痛楚。正確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接納的第一步。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的核心症狀行為,是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等;成因大致是遺傳、腦傷、腦神經傳導介質失調等所造成。每百人當中就會有三至八個人患有此症,但因程度與症狀不同,個別差異很大。
許多有ADHD孩童的家庭,當孩子在確診或就醫過程中,都會經歷懷疑、否認、困惑、難過、生氣或自責的階段。面對孩子的違規行為、成績落後,家長首先要有兩個正確觀念:
一、接受孩子的這些行為不是故意的。好行為需要持續累積學習,而自己的孩子,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時間去學習累積經驗。
二、不要以孩子的成敗,來衡量自我或為人父母的價值。
了解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的,並不是要家長不處理,或不把這些行為當一回事,而是明瞭當孩子「做不到」時的此刻,大聲吼叫、嚴厲體罰或責怪自己,都不見得有幫助。因此,當務之急是理解孩子可能的困難,調整自己的態度,循序漸進觀察孩子對指導與規範的反應。譬如,平時就可教導孩子「停、看、聽、想、做」的五步驟情緒轉移法;若不當行為已經產生,就應直接教導孩子正確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