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國二的女兒,最近我發現有一個男孩子常打電話給她,她說是同班同學,最近分在同一組,打電話是問她功課。女兒說:「他的父母常常爭吵,媽媽生氣就離家,所以都沒東西吃,也沒心情寫功課,他又是轉學生沒什麼朋友,好可憐但是他很大方,常請同學吃東西」「我覺得我們家很幸福,爸爸媽媽都很好」。
我尊重女兒的交友,但是前幾天她問我:「下次我們要和阿媽阿公吃飯,可不可以請他一起呢?」我擔心女兒是不是太善良了?真的可以讓他參加家庭聚會嗎?女兒在國小時,曾經是轉學生,那時候和同學的相處也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有朋友,和這件事情有關嗎?我該怎麼辦?
其實媽媽已經很棒了
一、媽媽能給女兒兩性交往的空間,讓女兒熟悉與異性相處,媽媽的態度很健康!
二、父母無法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的好奇,更不可能替代孩子累積兩性相處能力,但是媽媽您和女兒之間有一條開放的溝通管道,有您的陪伴,與異性相處的經驗會變得有意義。
三、在人際相處中,多少會投射出個人過往的情結,媽媽您的敏感或許能女兒幫助她更瞭解自己。
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一、會吸引女孩的男性除了英雄,另一種是可憐的人。她們不一定喜歡某個男孩,但是因為「無辜的樣子」會喚起女孩的母性反應。有一個女孩每天都會多帶一份早餐,她要請太晚起床而沒吃早餐的男同學,她說:「這樣會奇怪嗎?我看到流浪狗也會給他東西吃啊!」在成長過程中,女孩子會發展更多女性特質,如「關心」「照顧」「同理」等,但是兩性中過多的關心會變成「理所當然」,過多的照顧會造成「被依賴」,如何哪捏分寸也是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