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偏鄉孩子的「困苦優勢」

黃建賓攝
- A-
- A+
長得不像老師的謝明賢,不修邊幅、穿夾腳拖,卻催生了「花蓮南部最大才藝班」,讓許多偏鄉孩子因此找到生命舞台。
春日國小位於花蓮縣一九三線道上,是典型偏鄉小校,只有三十九個學生。週末,這裡化身為「河東假日才藝學苑」,卻吸引了來自秀姑巒溪東方(當地稱河東地區)的八十位國中小學生。
春日國小老師謝明賢開辦的才藝班,六年來從兩班擴增到十二個班,課程包含農事體驗、珠心算、吉他、爵士鼓、腳踏車修繕、鋼琴、工藝等等,只有三天以上連假才停課,寒暑假還會有音樂營活動取代,幾乎是全年無休。
才藝班不但不收費,如果孩子想上課但住得遠沒有人接送,謝明賢還親自接送,「唯一的要求是,你一旦報名,有事不能來要請假。」
農事體驗,讓孩子認同父母職業
比較特別的是,「農事體驗課」是必修,謝明賢認為,孩子長輩多務農維生,但在歧視農工的主流價值下,孩子不認同父母的工作,幾乎沒拿過鋤頭,分不清稻米種類。農事體驗課希望孩子從認識父母輩的職業、認識養育他們的土地開始,學會知足與尊重。
如果說花蓮是偏鄉,那麼,一九三縣道上的聚落就是偏鄉中的偏鄉,離所有資源都很遙遠。「十二門課?」資源匯聚的都會學校都不一定開得出的規格,一個小校卻辦到了。當記者正為此訝異時,謝明賢哈哈大笑:「你不知道我經營花連南部最大才藝班嗎!」
才藝班師資多數是當地人。謝明賢希望,老師除了教才藝,還能提供長期穩定的陪伴。每個月大約五萬元的鐘點費支出,都是透過小額募款,每人每月三百元而來。「就是(嘉義市)嘉邑行善團集眾人力量鋪橋造陸的概念,」第一批募款對象是謝明賢的國小同學,他的同學多數家境不好,「如果小時候有那麼多機會,生命可能不一樣!」這些捐款不是要「幫助弱勢孩子」,要幫的,是過去的遺憾、兒時的夢想。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