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na的讀寫日記】什麼才是流氓?--《我的爸爸是流氓》

shutterstock
- A-
- A+
和孩子共讀這本書時,我的腦子裡不停的轉著幾個詞。小時候,大人會提醒我們,不要和那群「歹囝仔」在一起,小心「壞人」,那一群是「流氓」……我常思考著,那麼什麼才稱作是「歹囝仔」、「壞人」、「流氓」呢?
和孩子共讀這本書時,我的腦子裡不停的轉著幾個詞。小時候,大人會提醒我們,不要和那群「歹囝仔」在一起,小心「壞人」,那一群是「流氓」……這些詞聽起來都挺讓人恐懼的,無形中就把人有所區分,我常思考著,那麼什麼才稱作是「歹囝仔」、「壞人」、「流氓」呢?是針對「人」,或是針對「事」呢?有些人僅是外表長得凶悍無理,但或許他是善良的;有些人斯斯文文,卻暗地裡做出讓人痛苦傷心的事,這兩者間其實很分界出分隔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故事裡的爸爸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他可能像是個懶惰的無賴。
《我的爸爸是流氓》中的主角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陳大樂,他的爸爸陳大臣是個不務正業的人,作者稱他是流氓,因為他喜歡賭博、喝酒,對老婆、小孩施暴的人。他情緒不穩定、不耐煩、欠債、沒有責任心、身上刺青,常有酒肉朋友一起賭博喝酒,而且老是向太太伸手要錢,這讓太太極度厭惡,她也學會了一套自保的方式,不顧先生顏面、嗤之以鼻、出拳還手,張牙咧嘴、把女性強悍的一面發揮出來。
因為爸爸的這特殊職業,大樂在學校常常成為焦點,很多同學不敢和他做朋友,也聽到同學的爸爸媽媽警告孩子不要接近大樂。大樂身為班長,卻有著尷尬的人際問題,他為了證明流氓爸爸並不會有流氓小孩,於是努力讀書、乖巧聽話,希望自己各方面贏人,以彌補自己的爸爸不贏人。
整個故事大都呈現無奈的狀態,只有一段故事特別吸引我,讓人覺得親子關係透露出一線曙光。大樂覺得自己和爸爸是陌生的,有點害怕又有點距離,他覺得爸爸一定忘了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有一回,學校有個觀察月全蝕的作業,必須整個晚上熬夜做紀錄,大臣竟然自告奮勇的說要陪兒子一起做報告,對大樂來說,這個和他有點距離,而且常常情緒不穩定的爸爸,竟然願意和他一起守候月娘,這讓大樂十分驚訝,但也十分高興。那個晚上,爸爸和大樂兩人共處,說了很多心裡話,甚至爸爸為了讓大樂多睡一些,自己一個人畫月亮紀錄圖。這小小的生活片段,竟讓這有如寒冰的親子關係慢慢暖化,有了一點原生的親近感。
也許關係再不好,還是有一條線牽引著。如果故事有下集,我真的很想知道被媽媽帶著離家的大樂,長大後會回來找爸爸嗎?這個故事若套入真實社會事件,我想,會有許多不同的發展。
和女兒共讀這本書時,我說:「這應該可以拍成電影。」我特地上網搜尋,真的讓我找到了電影版,那是2010年公視人生劇展「我的爸爸是流氓」,我和女兒一起共賞這部電影,想知道導演如何陳述「流氓」的生活,演員又如何詮釋流氓無賴或無情的個性。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