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媒體就會報導喝豆漿導致乳癌的消息,並直指其中的類雌激素就是罪魁。不過,三不五時又有一些文章指出豆漿中的類雌激素具有預防乳癌的效果,令民眾莫衷一是。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吳映蓉認為,以豆漿而言,「量」的概念很重要。 「一天喝一杯豆漿,約260CC絕對是可以的,但當水喝就不行了,」 她說。
吳映蓉指出,豆漿含有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是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或稱「類」雌激素,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削弱人體內真正的雌激素的功能,進而減低雌激素刺激乳房細胞,有預防癌變的風險。
至於在已經罹患乳癌的患者身上,若荷爾蒙受體呈陽性反應(ER +),則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會與體內的雌激素競爭細胞受體,降低乳癌細胞受到真正雌激素的刺激,吳映蓉解釋。
台安醫院乳房外科與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許(鬲文)勎也指出,「豆漿中的雌激素跟人體的雌激素結構類似,可以佔據體內雌激素的受體,雙向調節,(跟人體內的雌激素)是競爭的角度,」因而使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
《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就曾在2009年刊登了一篇針對中國大陸5千多名乳癌患者的研究,發現攝取黃豆製品與乳癌的復發率呈現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