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車上吵鬧惹白眼?是對孩子特質不理解

BabyHome提供
- A-
- A+
面對目前社會環境,父母帶孩子出門就像障礙賽,你是否曾遇過推娃娃車上公車還要「搬車上車」?爸爸抱著寶寶去男廁換尿布卻發現沒尿布檯?孩子搭長途火車難耐無聊而大吵大鬧?這些不是一句「今天過得真糟」就能帶過,是台灣的親子設施、人們對親子家庭的態度出了問題。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張淑惠呼籲,公部門應帶動對兒童友善的文化,讓大眾重視、了解孩子的需求與特質,並給予友善態度,用行動來落實,而非僅淪為口號。
公園拔草,是對還是錯?
父母帶孩子出門壓力重重,面對最大的挑戰,理事長張淑惠認為是大眾對孩子特質的不理解,「舉例來說,國小以下的幼兒在公園拔草,當然家長也會在旁監督不會過度破壞,當爸媽還在陪伴孩子進行理解時,就得到外人教訓的眼光、語言。對幼兒來說,整個世界都是新鮮的,假如不接觸草,怎麼知道草是什麼味道?孩子也會懷疑『為何割草機可割草,我卻不能拔?』」
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而忽略了幼兒對世界的探索,張淑惠認為是過度反應了,此外,她也提到公園的公共水源,若孩子拿來澆花草、洗手,外界會判定是對的,但若拿來裝水球、水槍玩耍,卻被視為不當行為,「孩子是否有使用公共空間、資源的權力?我們應從孩子有探索世界與發展的需要來思考,如果社會環境不提供這些需要,難道親子就只能整天關在家?」
台灣親子友善措施 急需改善!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曾在臉書發文,表示百貨中僅女廁設有尿布台,且育嬰室的標誌以女性做代表,有性別歧視之嫌,他也曾遇過帶著寶寶去廁所換尿布,卻因男廁未設置尿布檯而無功而返的經驗,甚至想到育嬰室餵配方奶,卻因育嬰室上標示「本室限婦女使用」而打退堂鼓。張淑惠對台灣親子友善措施最急需改善的項目,也同樣提到「男廁也應設有尿布檯」,台灣社會應更對父職展現友善。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