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初的家長會,台北市一所國小的五年級導師語重心長的對著家長宣布,班級小孩在全年級的作業缺交率最高,請家長在家協助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並提醒孩子睡前收拾書包,才不會忘記帶作業,導致一天的學習生活從一開始就陷入混亂。
以前的孩子沒交作業,去到學校是羞愧的低著頭,等候老師的發落,而現在的孩子作業沒交,老師只能在聯絡簿上一再寫上紅字提醒。更有心的老師,會「發明」很多的方法,協助孩子改善「忘東忘西」的狀況。
宜蘭縣竹林國小老師蔡孟耘,針對孩子常發生的幾大「症頭」,例如沒帶尺、弄丟筆、衛生紙用完了、以及忘了把中午吃過的餐盒帶回家洗等情形,請孩子把問題和解決方法,用漫畫記錄下來,班上若有其他同學遇到同樣狀況,老師不用一再重覆,孩子可以直接從「怎麼辦本」找解答。
孩子散漫、不經心、動不動就頂嘴,成為現今教室現場的常態,而講民主、重視兒童權利的社會氛圍,即使孩子嚴重衝撞老師,老師也不能打罵小孩,許多老師們私下擔心,會不會有一天被氣到內傷,還投訴無門?
高雄市莒光國小老師吳明亮就曾發文表示,現在孩子愈來愈敢向老師嗆聲。國小學生就對老師飆罵三字經,只差沒翻桌!但老師不能罵回去,更不能打下去,否則可能馬上身敗名裂,教職不保,外界會指控老師「情緒掌控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