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羨,總是熱切引領孩子看見他們所沒有的,使他們的眼光放大。但是,他們不知道那種眼光叫誘惑,會讓靈動的音樂不再拜訪他們耳朵,使天邊的彩虹不願陪他們散步,甚至摘走他們眼裡微微閃爍的星子,直到他們真的一無所有為止。
這時候,什麼樣的人可以從貧瘠的荒漠中將他們拯救出來呢? 讀讀這本書吧!
商業促成的大都市,有各種階層與族群家庭的組成,比起鄉鎮小孩,城市小孩像在各色商品的交換器中高速滾動,「為什麼他有車車?」「為何他們每天都穿不一樣的漂亮衣服?」「我也想要….」「為什麼我沒有…..」
先是好多的不解衝擊,接著是誘惑的刺激,不久後就漸漸變異。
德拉佩尼亞是今年紐伯瑞大獎得主,也是首位獲該獎的西班牙裔作家,他說:「我覺得在我身上發生過最重要的事,就是我在貧窮中長大,這是讓我引以為豪的其中一件事。」
因為看到插畫家羅賓遜一張「奶奶帶著小男孩等公車」的畫,他想起小時候的成長經驗,並反思現代小孩在商業廣告的氾濫推擠下,心裡必定充斥很多的「我想要、我想要、我想要」,但他想要找個力量「但其實你有啊,你有啊,你有啊」幫忙拉回來,並說出他小時後最引以為毫、最珍貴的享有,於是他有了這本書的雛型。
這本書,是今年初美國童書的異數。這新聞,驚嚇了多數人,當然包括得獎本人。它以繪本贏得本該是以故事小說為主的紐伯瑞獎,並同時獲得繪本為主的凱迪克銀牌獎,還有前面講過的,第一位獲得紐伯瑞大獎的拉丁裔美人作家(這原因說來比較是雪恥印記,畢竟拉丁是美國大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