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現歷史價值 圖書館參與老建物再進化

書香遠傳
- A-
- A+
老建築的重建與修復,必須尊重屋子原來的構造、用料及工法,且看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與鹿草鄉立圖書館使用何種修復方式,能夠讓藝術和建築、文化並重,永續經營下去。
老建築的保存、再利用,不僅止於功能上的活化,也必須尊重老建築的構造、用料及工法,讓充滿歲月痕跡、無法複製的特色,透過展演的新概念,提升修復價值,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它。
鹿草圖書館主體建築構造為磚造木構架,寄棟造,屋架之間高掛著記載建築年紀於皇紀2596 年興建的棟札,標註日本會社名稱以及厚度註記的屋面板,以45 度鋪陳的石屋瓦,還有日本為加強戰備,讓建築物與土黃色的地面近似,以避免空襲,具有閃避雷達偵測作用的十三溝面磚,述說著從戰爭到和平的歷史演變,是教學的活教材,更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鹿草鄉立圖書館屋架之間高掛著棟札。
▲鹿草鄉立圖書館外牆由具有閃避雷達偵測的十三溝面磚構成。
▲鹿草鄉立圖書館展示出日式建築的屋面板。
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在修復過程中,以遵循古法融合現代技術的方式來修繕補強,將不屬於老建築的鐵皮拆除,並將輕鋼架天花板打開,使木桁架結構和竹子、泥巴、稻草組成的用料框景展示於空間中,讓老房子的味道能繼續被保留。
▲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將建築用料、結構展示於閱讀空間中。
大湳分館則修復保留了山牆、磚面、屋面、放映孔……,在空間布局上,於圖書館中央設置了玻璃盒多媒體室,將電影放映的集體記憶擺放在核心位置,當放映廳窗簾一拉開,就能與圖書館產生空間互動,原觀眾席與舞臺之間,也轉化為閱覽與書籍媒體的交流關係,而穿梭於芬克式桁架的閣樓形成體驗歷史建築的秘密基地,在新舊交融的重組間,構成跨時空連結的對話。
▲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展示建材結構。
然而,老建築的再利用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存在的困難點,老建築多愁善感的情緒,一下漏水、一下牆面氧化……,讓修復、維護成為一場持久戰,在館方的努力之餘,唯有國家制定完善的推動政策,才能讓被活化的圖書館空間永續經營下去。
*本文出自於《書香遠傳雙月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