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小二的兒子多次偷拿班級公物被抓到。兒子答應會改過,但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嗎?該如何判斷孩子會改?
面對孩子在外,出現未經允許而拿取他人物品的行為,總是令父母錯愕。當孩子答應會改過,是需要我們給予全然的支持與信任。只是,孩子的自律尚在發展,多少讓你抱持著存疑「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嗎?」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改過,重點可優先放在如何讓他不再犯錯。
一、確認行為背後的訊息。由於每個孩子出現偷拿行為,所要傳遞的訊息不盡相同。建議你,可以問孩子「你這麼做,是想要告訴爸媽什麼事?」讓孩子自我覺察與表達偷拿行為的目的。有時,孩子這麼做,是想要尋求父母的關注。有時,是對於物質的欲望無法控制,或不知如何向他人開口借用物品等。
先確認偷拿行為的核心關鍵,我們才能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方式。
二、承擔所在乎的後果。然而,無論是什麼原因,孩子仍需要承擔偷拿行為的代價,特別是他所在乎的後果。你可以問孩子「關於偷拿這件事,你該負什麼責任?爸媽可以怎麼處理?」讓孩子思考,並由他來告訴我們自己所該負的責任。當孩子告訴你「那就不要讓我玩手機,向對方說聲對不起。」這時,讓孩子來說服你「為什麼不讓你玩手機、向對方說聲對不起,明天開始你就不會亂拿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