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毒藥,糖類也是一種古柯鹼?

- A-
- A+
甜食容易越吃越多、一陣子不吃會更想吃、忍耐一段時間終於再吃到甜食的快感難以言喻、而且嗜甜的人也常喝咖啡、喝茶、抽菸。更糟的是,腦部獎勵中樞會對糖的刺激越來越不敏感,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得到相等的效果。
為什麼肚子不餓,但還是有「嘴饞」的感覺?就是糖分對大腦的刺激,才讓我們在熱量足夠之下,仍然吃個不停!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討論到糖、胰島素與肥胖之間的關聯,還介紹什麼是糖,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隱藏著我們看不到的糖。我要把戰線再度延長,來跟各位讀者聊聊糖在體內的獨特代謝路徑,以及過量攝取所產生的相關病理、生理變化。
果糖會促進脂肪合成
澱粉、碳水化合物在吃下肚之後,都會立即被分解成葡萄糖供全身細胞利用,或是合成肝醣,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專家都說葡萄糖是生命的基本能量來源,因為各式各樣的身體組織都能利用葡萄糖。
但果糖就沒有這麼受歡迎了。身體大部分的細胞都缺乏供果糖進出的通道,也沒辦法直接利用血液中的果糖,只有肝臟能處理果糖, 其他地方一律拒收。從這個角度看來,果糖跟酒精非常類似。
假如你今天灌了一大杯含糖飲料,其中的果糖成分一下子湧入肝細胞,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
˙果糖會刺激肝臟合成脂肪。
˙果糖經代謝後的產物,恰好是製造脂肪的原料。
你沒看錯,果糖刺激肝臟脂肪產生,同時又提供製造脂肪的原料。
從下圖來看,紅色是吃下果糖之後的脂肪合成曲線,意思是早上10點吃下果糖後,脂肪合成一路飆高到晚上5點還沒下降。相對起來,葡萄糖組則維持平穩。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