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六去參加了一場令我感動的活動。中部的一個由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個案和家屬所組織的團體「台灣心動家族」,在台灣兒童精神醫學會的年會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治療經驗和努力的方向。
這些年來,台灣的兒童精神醫學在世界上的研究地位愈來愈受到肯定。其中包括高淑芬、陳錦宏等中生代教授,都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傑出學者。其中的陳錦宏教授,很多同行都不知道他在繁忙的學術工作之餘,多年以來還是撥出很多時間,在中部從事健保可以說是幾乎不給付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孩童及父母的心理治療及教育工作。
心理教育更勝藥物
一個好的精神科醫師,他們不是只有開藥而已。他們花了好多時間在門診,做的工作其實就等於是心理治療和心理教育。甚至往往門診的時間不夠用了,還在門診之外的場合,繼續付出心血幫助這些孩童和他們的父母,腦海完全都沒有閃過任何賺不賺錢的念頭,只是埋頭苦幹繼續堅持做對的事情。
所謂「健保可以說是幾乎不給付」,實在是因為健保的給付低到不可思議,有時甚至比最低工時的薪資都還要低。健保局的剔退比率又高,罰款更是數倍到數十倍,很多精神科醫師在門診做這些事,卻連最低價的簡報也沒有每一個個案都申請,只因為允許的數量實在是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