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8 月,又帶完一屆畢業生的我,上暑期新生輔導時,看著部分學生從上課就開始昏昏欲睡,不支倒地一路睡到下課⋯⋯。每每見到這樣的教室場景,總讓我興起想要將每個孩子帶起來的念頭。
這樣的念頭短暫浮出後,通常很快地就會被教學現場的現實面所熄滅。因為,隨著教學時數的減少,我要花更多的心力專注在拔尖與補強,真的沒有充裕的時間回頭好好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這樣的無奈與妥協,在同年暑假參加一場「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研習後,一股無形的力量堅定地推促著我,是時候要重新面對與深入思考,長久以來我那延用許久的教學模式。於是我加入臺北市「話學思享佳」化學教師共備社群,與像我這樣教了十幾年以上的資深教師一同對話、思考,作課程設計的增能。就是這樣的轉捩點與契機,激發出我想改變教室風貌的潛能,於是我開始積極投入翻轉。
暑假期間感應到新動能的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學啊!終於,開學了!這個學期的第一堂課,我就將全新的學習單運用於課堂上。實際使用後,我發現教室裡的風景真的有一些不一樣。
但這個不一樣,卻讓我有點茫然無措。課堂上會趴著睡覺的學生比例,真的如我預期般減少了,但這樣的改變,好像不是因為我精心設計的學習單,而是配合學習單活動,在調整座位配置後,讓他們與鄰近隔壁同學便於聊天?原先認真聽講的學生,拿著新型態學習單,竟出現不知該怎麼討論的疑惑臉孔,有些組別學生甚至在看不懂題目的情況下,不加思索就向我尋求解方,希望我直接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