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指責型…婚姻中的溝通,你是哪一型?

Makistock_shutterstock.com
- A-
- A+
你發現每當婚姻出現問題,你想好好坐下來溝通,但伴侶卻常使用逃逸、避重就輕的方式躲過壓力事件,這樣的遁逃總讓你們更容易起衝突?黃之盈心理師提出聯合家族治療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的研究,在衝突情境中,人容易出現五種應變的模式。
明明如此相愛,為什麼結了婚卻吵不停?
‧我不喜歡母親對父親暴怒,但當我與先生爭吵時,我卻和母親一樣暴怒。
‧她挑選一位與懦弱父親截然不同的男人結婚,卻還是無法幸福。
‧父母婚姻不順,婚後的她,把全家照顧得無微不至,先生卻外遇。
‧她想擺脫母親的歇斯底里,但當她處罰孩子時,內心浮現罪惡感交織的「你看,你真糟糕,你和你媽一個樣。」
進入婚姻時,是最容易喚起我們在父母婚姻關係裡面傷痛的時候。這樣的傷痛,除了引爆婚姻地雷,還會延伸到對孩子的教養。
為什麼我們那麼相愛,卻爭吵不斷?是個性不合?還是價值觀的差異?原來,我們都內化父母的相處模式,複製了父母的婚姻。
若希望在婚姻裡,不再爭執不休,將原來彼此的愛意一點一滴侵蝕,那麼,覺察自己與父母婚姻的關係,釐清哪些特質與習慣是父母給你,你想捨棄,而哪些特質是你需要,但當年父母無力給予,成為你的遺憾,再搭配上療癒與練習,你就能找回幸福。
面對衝突的應變6類型
依據聯合家族治療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的研究,在衝突情境中,人容易出現五種應變的模式。這五種模式分別是:指責型(blamer);討好型(placater);超理智型(super reasonable/computer);打岔型(irrelevant/mascot);一致型(congruent)。
不過我認為還有一種類型是「強求型」,就是自己已經考量到自己和別人,但是所在情境並不適用,因此造成誤解以及自己的執念。
將以上六種溝通型態做出以下說明:
說明:「○」代表有顧慮到,「X」代表沒有顧慮到。
例如:「自己X」代表沒有考慮到自己;「別人○」代表有考慮到別人。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