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維尼》由兩個故事串起,說書人是一位名叫林賽的媽媽,她正對著自己的寶貝說著早已不知說過幾回的小熊故事。林賽的外曾祖父哈利.柯里(Harry Colebourn),就是當時花了20英鎊買下獵人手中小熊的獸醫軍官,百年後,曾孫女為外曾祖父寫下這則與小熊維尼的真實故事。
1914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哈利是一位加拿大獸醫軍官,他對動物十分了解、並且具有同理心。他準備前往魁北克,然後再到英國,火車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白河車站(White River)休息時,哈利看見一隻被獵人捕抓的小熊,原來獵人射殺了母熊,哈利知道在沒有媽媽照護下的小熊,可能無法生存下去,左思右想,決定花20英鎊解救牠。
Selena提供
小熊被帶到軍隊裡,取名為哈利家鄉的名字-維尼伯,小名就叫做維尼。維尼和士兵們共同相處,也跟著軍隊移動,牠一天一天長大,食量與活動量也跟著成長,帶給士兵們的歡樂也不斷增加著。當軍隊要出發去法國打仗時,哈利決定將維尼送往倫敦動物園,維尼在這兒受到很好的照料,也在此吸引到一個名叫克里斯多福.羅賓.米恩的小男孩,每回小男孩來到動物園看過維尼後,總會和自己的玩偶(它就被取名為維尼)展開各種想像的冒險遊戲。小男孩的爸爸艾倫.亞歷山大.米恩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書,成為日後人人皆知的小熊維尼。
Selena提供
這則真實故事最讓我感動的,其實是人與動物的情感,哈利擔憂小熊不被好好照顧,於是花了錢解救了這隻小熊,以及士兵們想盡辦法餵食食量大的小熊,到最後考慮給小熊一個安定的家,這些人熊之間的互動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我想起女兒zozo在她的日記裡寫過一段話,讓我十分感動:
動物雖然無法與人用語言交談,但是,牠們也和我們一樣,能看、能聽、能感覺到世界的改變,牠們也有感情。
原不知小熊維尼故事的緣由,現在透過這繪本,不知為何對於小熊維尼多了一份喜愛。這本書適合喜歡動物、喜歡小熊的朋友一起閱讀喔!
Selen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