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雍‧卡拉森在雪梨作家節(Sydney Writers Festival),有一場有趣的工作坊,諾大的場地坐滿大人小孩,一起聽故事,畫《這不是我的帽子》的螃蟹和《發現一頂帽子》的烏龜。
影片36:00~41:21:雍‧卡拉森電腦繪圖示範《這不是我的帽子》的螃蟹
影片41:27~47:48:雍‧卡拉森電腦繪圖示範《發現一頂帽子》的烏龜
雍‧卡拉森用簽字筆繪圖示範《發現一頂帽子》中,戴上帽子的烏龜
卡拉森的作品中,《找回我的帽子》、《這不是我的帽子》跟《發現一頂帽子》的主角都是動物。他曾在採訪中提到,「動物是好演員,牠們有神祕感會引發我們去猜測哪些部分像動物,而有多少部分又在詮釋人。」最重要的是──靈魂之窗「眼睛」有不同的樣子,就可以表現不同的事。在卡拉森的圖像中,表情就是一切。為什麼表情很重要呢?因為「當我說『我很開心』,但臉部的表情卻是在哭,你就會知道我其實在說謊」。圖若畫得有趣,文字也會更有趣。
不管是《發現一頂帽子》的烏龜,或是《這不是我的帽子》的螃蟹,卡拉森會根據故事,決定主角眼珠的大小。別小看這一雙眼神,光是畫眼睛這件「小」事,就會讓卡拉森花上一整天,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如果主角很緊張,眼睛就要畫小小的;如果要畫一隻很可愛的,眼睛就可以畫大大的,還有水汪汪的效果。只是單純改變眼睛,身體其他部分都沒有變化,就很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