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彤雯:高齡懷孕最辛苦的,是心理上的包袱

康健出版提供,戚心偉繪
- A-
- A+
高齡懷孕最辛苦的,其實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上的包袱。當然,每一胎妳都會擔心孩子健不健康。照超音波時明明還小不嚨咚一點點,就是會忍不住問醫師:「可以數一下他有幾根手指頭(腳趾)嗎?」「他的嘴唇看起來是正常的嗎?」但對於高齡媽咪來說,「唐氏症」這三個字,似乎從一確定懷孕,就開始在腦中揮之不去。
妳已經為人母、或是個準媽媽了嗎? 還記得領到媽媽手冊那一刻的心情嗎?
我依稀記得九年前,懷大女兒時的情景。那時驗孕後的隔次檢查,就領到媽媽手冊了,感覺有些不真實,也有點搞不清楚狀況。不過事隔九年,這次感受是截然不同。
因為驗孕結果雖是確定的,初期狀況卻一直不明朗,連續幾週回診,都因為測不到胎兒心跳,被醫師打槍「還不能很確定」。所以,當醫師終於願意發媽媽手冊給我時,我心裡既興奮又感動,因為這代表著,肚子裡的寶寶,是真實地在成長著。
不過在拿到媽媽手冊的同一時間,也會同時拿到一大堆檢查單和建議檢查項目,有些是必做的檢驗,有些則不一定要做。因為部份媽咪在懷孕中後期,需要針對某些項目做更高階的檢查,所以初階檢查,其實是可以省略的。
但若沒人告訴我們,通常準爸爸媽媽都會抱著「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心態,全做就對了!說真的,這樣有點浪費錢……(雖然當爸爸的可能會豪邁地說:「錢不是問題!」但後頭要花的錢還很多,這話留著慢慢用好了……)
以下就是我發揮記者去蕪存菁的本事,認真整理出來的資料,跟大家分享。
唐氏症篩檢
一、初唐:懷孕初期(約十一~十三週)所做的血液篩檢,準確率約達八五%。包括:
以超音波測量胎兒的頸部透明帶寬度。
抽驗母血中的兩種指標——母血游離型乙型人類絨毛性腺激素(Free β-hCG),及妊娠相關血漿蛋白(PAPP-A)。
二、中唐:懷孕中期(約十六~二十週)所做的篩檢,準確率約達八三%。包括:
抽驗母血,主要看以下兩種指標:母血乙型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β-hCG),及胎兒甲型蛋白(AFP)。
近年來研究顯示,懷有唐氏兒的孕婦,血液中甲型胎兒蛋白值偏低,而人類絨毛性腺激素值偏高。所以若綜合各項指標結果,生出唐氏症寶寶的風險≧ 1/270,就會建議孕婦於十六∼十八週做羊膜穿刺(準確率高於九九%),進一步確認寶寶的染色體是否真的異常。
(備註:羊膜穿刺屬於侵入性檢查,有流產風險,但若中唐篩檢沒過關、或是已經超過三十四歲,屬於高齡孕婦,例如我,這項檢查你就一定會被建議要做。到底做還是不做?下一章節跟大家仔細分享我的經驗。)
一般來說,若三十四歲以下孕婦,初唐篩檢結果是正常的,不會特別建議再做後續檢查。不過因為初唐準確率約八五%,有些準爸媽還是不放心,就會在中期再做一次中唐篩檢。其實年輕的準媽媽們,一開始就可以想好,要不要做中期篩檢。
如果覺得中期做比較安心,初唐篩檢就可以省略。(目前有關唐氏症的所有檢查,健保都不給付、都要自費。初唐因為有超音波,費用又會稍微高一些。)不過如果你考慮的點是:寶寶若真有狀況,早點檢查出來,也能早些有心理準備,那建議你初唐就做。
至於三十四歲以上的孕婦,我的主治醫師建議:既然要做羊膜穿刺,初唐、中唐其實都可以免了!
羊膜穿刺檢查、NIFTY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羊水晶片篩檢
(以上三項檢測,請見下一章節)
親子品牌館
當期雜誌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