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吃得健康、動得安全、學得快樂,是父母的心願。「三樂小子養成計劃」深入校園,從國小學童的腰圍身高比數字與「全台國小學童健康體位與生活大調查」中發現,孩子的健康認知與健康管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開辦「校園健康俱樂部」,希望幫助孩子提升健康。
從學校延伸到家庭,三商美邦人壽更舉辦全台系列親子健康講堂,邀請到醫師與專業營養師,從食育到情緒,與家長分享健康概念與教養秘訣,關懷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好食育,吃出好活力
孩子何時開始吃?其實從接觸到第一口副食品開始,食物的選擇就深深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活力。「尤其是九到十二歲之間,更是養成飲食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父母的帶領很重要。」林口長庚醫院張麗玲營養師如是說。
教會孩子認識六大類食物、份量,是食育奠基的第一步。從早餐開始,無論選擇中式、西式早餐,或是在超商購買,都需避免油炸食物與加工食品,多一些蔬菜、少一點糖分,最能為健康加分。張麗玲營養師也提醒家長,教會孩子看懂食物外包裝的標示,減少糖分與納的攝取,也是養成樂食觀念、為健康把關的重要動作。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資深營養師尤宣文也提到了許多父母最煩惱的孩子偏挑食問題。其實若孩子的挑食情形只是排斥某幾種食物,家長不需過於擔憂,利用同類其他食物取代即可。但倘若孩子長時間偏向多吃或拒絕某一大類食物,這種屬於偏食的情況就需要多加注意,以免孩子有營養不均衡或失調的情形出現。
尤宣文營養師亦提醒父母,孩子們愛喝的含糖飲料多含人工果糖,並不健康,長期攝取過多的糖量,對於孩子們的情緒影響甚鉅。近年來亦有許多文獻指出,不健康的食物(如含糖飲料)與青少年的憂鬱與負面行為有顯著相關。
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未來成就
談到孩子的情緒教養,你是以下哪種父母?是溫柔而堅定、強勢而堅定、溫柔且自由、放牛吃草、任意打罵,或是以上皆非的中庸型父母呢?這項來自日本的調查結果發現,前兩項教養態度所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較高。黃瑽寧醫師建議:「父母的情緒會感染孩子,唯有保持堅定的教養態度,才能讓孩子明確知道界線在哪裡、哪些不該做。」
好情緒,提高學習力
當孩子鬧脾氣、不理性,常讓許多父母束手無策。黃瑽寧醫師綜合了腦科學與行為研究專家的觀察,歸納出培養好情緒的六個好方法:除了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方式外,父母本身的情緒控制、時常關注孩子的情緒、教導孩子用語言表達、不給情緒貼標籤,並且永遠展現出同理心。
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與困難,有時父母本身也有情緒,也會有失控的時候,黃瑽寧醫師分享:「釐清自己當下的感受,其實也可以間接了解孩子的情緒,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對忌妒、羨慕、憤怒等等的感受,一起想辦法解決。」
他也提醒父母正確的讚美時機,不是為了讚美而讚美、想到讚美就讚美,而是當一件值得讚美的事情發生時,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因為他做對了哪件事、展現哪些好的特質,所以獲得讚美。
好情緒提升學習力,黃瑽寧醫師笑說:「當孩子感受自己被父母無條件的包容與接受,自然培養正向好心情,展現樂活的態度,在學習的表現上當然也會同樣穩定。」
多運動協助養成好情緒
除了樂食與樂活,運動也能改善情緒,提升孩子學習力。研究顯示,運動可以促進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帶來好心情;還能提高警覺性、注意力和動機,促進神經細胞的連接,幫助接收新訊息,使思緒靈活有創意。
因此,三商美邦人壽特別邀請專業體適能老師,針對國小學童設計三樂健康動動操,同時大力推廣樂樂棒球,今年更舉辦「三樂小子夏令營」,讓孩子從生活體驗與遊戲中,揮灑汗水、愛上運動,同時學習團隊合作、爭取榮譽,讓孩子頭好壯壯,活力滿點。
給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從培養樂食、樂活、樂動的生活態度開始,三商美邦人壽透過「三樂小子養成計劃」,帶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觀念、健康作息、愛上運動,更透過親子健康講堂,與家長分享三樂教養秘訣,期望培養出更多三樂小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