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國中基測和會考國文科的題目中大約有1/3的文言文試題。這些文章是國文課本裡沒有的,學生需要自己閱讀,以回答考題。國中老師觀察多數學生不會讀文言文,視這些題目為畏途。
若要學生自行閱讀文言文,還有許多事可以做,本文先討論現行課本裡的選文。基於學習原則,任何學習材料要先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願意接觸。而後,透過反覆接觸,不只學文章內容、用字用詞和句法,學生也學到文言特色及行文的原則,進而應用這些原則學習新的篇章。這就如學習新字生詞,關鍵不在認識每一個字,而在掌握識字原則,以辨識更多的新字詞,進而使用之。
我們整理了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不同出版社共同選用的文言篇章大約有,〈賣油翁〉、〈五柳先生傳〉、〈王冕的少年時代〉、〈兒時記趣〉、〈愛蓮說〉、〈為學一首示子侄〉、〈記承天夜遊〉、〈張釋之執法〉、〈木蘭詩〉、〈陋室銘〉、〈空城計〉、〈幽夢影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寄弟墨書〉、〈與宋元思書〉、〈良馬對〉以及一點元曲選、論語選及座右銘等。
這些選文標題不同,但讀起內容來,不是文以載道的訓示教誨以涵養心性,就是抽象的嘆息,虛空的虛空,凡事虛空。
國中生正值轉大人,血氣方剛,衝動大於靜思,是否能體會這些「道」與「空」? 我問國文老師,答案是一致且可預期的。老師再加上一句,學生不喜歡。例如〈為學一首與寄弟墨書〉的主題,學生有關於學習、處事做人的背景知識,應是容易學的,只是內容不吸引他們。對學生來說,只剩字詞的學習以應付考試。